一帘宿雨漏沈沈,岑寂空阶鲜足音。
江渚杨花身世感,池塘春草弟兄心。
纵倾浊酿愁滩涤,不读《离骚》怨已深。
无赖游丝两三尺,半明半灭湿墙阴。

【注释】

一帘:一窗,指室内。宿雨:早晨起来的一场雨。沈沈:形容连绵不断的样子。岑寂:寂静。空阶:空旷的台阶。鲜:少。足音:脚步声。江渚杨花:泛指飘零漂泊的身世之感。兄弟心:比喻同辈人的心情。纵倾浊酿愁滩涤:即使倾倒浑浊的酒来驱散忧愁也无济于事。不读《离骚》怨已深:如果不读《离骚》,那么心中的忧愁已经很深刻了。无赖:没有本事的人,这里指游丝。两三尺:形容游丝很长。半明半灭湿墙阴:游丝一半明亮一半昏暗地附着在墙壁上,显得模糊不清。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因积雨而闷坐书斋中,触景生情,借写杨花、春草来抒怀寄意;又以游丝为喻,抒发自己不能解忧排愁的苦闷。全篇写得含蓄蕴藉,言外有味。

首句“一帘宿雨”是实景,但接着便用“漏沈沈”三个叠字写出了这雨势之大。“岑寂空阶鲜足音”,则是对“一帘宿雨”的具体描写。“鲜”字,既形容声音之小,又表现足音之稀。足音的稀少与宿雨的连绵,都渲染出一种岑寂的气氛。“鲜”字在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只有”的意思,说明足音是如此之少,以致连“鲜”字都用上了。这两句不仅把一个“静”字写活了,而且使人仿佛听到了那细碎的脚步声,从而更觉其岑寂。

第三四句由“岑寂”生发开去,从“空阶”到“弟兄”都是想象中的景物,是说兄弟之间虽有手足之情,但如今却各在天涯,生死未卜,因而感到心中惆怅不安。这两句是前二句的深化和扩展,它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

第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内心的苦闷。前一句说,纵使能将满腹忧愁倾倒给浊酒,也洗刷不了心中的烦恼。这里的“愁滩”是比喻心中的烦恼像流经沙滩的河流一样难以排除。后一句说,如果不想读《离骚》而只沉溺于酒中,那就更无法排遣内心的忧伤。这两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诗人之所以要借酒浇愁而又不能消解心中的忧伤,是因为他心中有郁结难解的愁绪。

七八两句写自己的无力排忧。前一句说诗人想借助于游丝来驱散愁绪,可是游丝又长又密,遮断了视线,令人感到十分无奈。后一句则说,游丝虽然遮断了视线,但它们又是那样软弱无力,因此也就不那么让人讨厌了。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有心排忧解恨,但却无能为力。这实际上是说,自己虽有满腹心事,却没有人能够理解或帮助自己排解忧愁。

末联两句写对游丝的厌恶。“无赖”,本指游丝之类没有用处的东西,这里用来反衬游丝。“两三尺”,形容游丝很长。“半明半灭湿墙阴”,则是指这些游丝附着在墙壁上的影子时隐时现,很不稳定,就像人的心境一样飘忽不定。这两句是说,尽管游丝很长而且很烦人,但是它们毕竟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所以诗人对它并不太介意,而只是感到有点讨厌而已。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层次分明。诗人以“一帘宿雨”为线索,从室外转入室内,由实入虚,层层深入,步步展开,把作者的内心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又回到现实,给人以回味不尽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