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馀生鬓发斑,升平重庆返乡关。
能忘名利心情淡,恰比神仙岁月闲。
自古高风推叔胄,至今真面识卢山。
新诗一卷谁为敌,位置元来李杜间。

《读徐素庵先生慎馀斋诗集谨题二律》

劫火余生鬓发斑,升平重庆返乡关。能忘名利心情淡,恰比神仙岁月闲。

自古高风推叔胄,至今真面识卢山。新诗一卷谁为敌,位置元来李杜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树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徐素庵先生作品的赞赏和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

诗句“劫火余生鬓发斑”意味着在经历了战乱之后,诗人的头发已经斑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的沧桑与经历。而“升平重庆返乡关”则展现了诗人归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

“能忘名利心情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他不再被世间的名利所束缚,心情变得淡泊宁静。“恰比神仙岁月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超脱和内心的平和。这种心境与古代传说中的神仙相媲美,显示出诗人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诗中还提到了“自古高风推叔胄,至今真面识卢山”,这里的“高风”指的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叔胄”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而“卢山”则可能指代某位贤人或圣人。这句话赞美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物,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新诗一卷谁为敌,位置元来李杜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徐素庵先生的诗歌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甚至超越了唐代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这显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徐素庵先生作品的赞赏和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道德品质、智慧和艺术成就的高度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