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湿翠满重湖,一棹中流乍有无。
凉意十分归枕簟,秋声几点到菰芦。
水花带雨弄姿态,风柳牵船成画图。
我与鸥盟幸无负,笑他堀堁羡莼鲈。

【注释】

立秋后三日雨中泛湖:立秋后的第三天,在雨中泛舟湖上。

蒙蒙湿翠满重湖:湖上的雾气迷蒙,湿润而翠绿的景色笼罩着整个湖水。

一棹中流乍有无:我划着船桨驶向湖中央。

凉意十分归枕簟,秋声几点到菰芦:清凉的感觉使我回到床上,秋天的声响从芦苇传来。

水花带雨弄姿态:雨中的水面上泛起了波浪,仿佛是在表演着各种姿态。

风柳牵船成画图:微风吹动着柳树,使得小船像一幅画一样。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太常博士、分司直史馆期间,写于杭州西湖。诗人乘兴泛舟,在雨中游赏湖山胜景,心情十分愉悦。全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是一首写景诗。 首联“蒙蒙湿翠满重湖,一棹中流乍有无”,写湖上烟雨迷蒙的景象和诗人划船的动态。“一棹”二字,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态。“乍有”二字,写出了诗人划船时忽隐忽现的身姿。“乍有”二字与“中流”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划船时忽隐忽现的身姿,使人感到他似乎在轻飘飘地飘荡起来。

颔联“凉意十分归枕簟,秋声几点到菰芦”,写诗人入夜后的感受。这两句对仗自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充分体现了宋诗的语言美。这两句诗把诗人入夜后的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凉意十分”与“归枕簟”,一个“凉”字,将入夜时的气温、心境及所居环境都传达出来了。“秋声几点”与“到菰芦”,一个“点”字,将入夜后的秋风、秋声、秋物及所闻所见的环境都形象地表现出来。

颈联“水花带雨弄姿态,风柳牵船成画图”,写雨中小景,生动传神。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水花、风柳来写风雨中的小景,显得十分生动传神。“弄姿态”与“成画图”,两个动词,将水花、风柳在风雨中的动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尾联“我与鸥盟幸无负,笑他堀堁羡莼鲈”,抒发感慨。这两句诗用典,引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闲适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清新自然的山水小诗,写景工致细腻,意境优美动人,是宋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