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暄梅信舒,新晴涨痕浅。
小舟衔尾出,野塘风正软。
遥见皋亭麓,平林白于茧。
暖烟结曾阴,颓日下西阪。
人家依水住,大半花作堰。
入春已逾旬,幸我来未晚。
相将恣幽探,腰脚犹可勉。
泛舟出东新关至皋亭山看梅同穆门江声龙泓堇蒲瓯亭作
早暄梅信舒,新晴涨痕浅。 小舟衔尾出,野塘风正软。
遥见皋亭麓,平林白于茧。 暖烟结曾阴,颓日下西阪。
人家依水住,大半花作堰。 入春已逾旬,幸我来未晚。
相将恣幽探,腰脚犹可勉。
【注释】
泛舟:泛指游船、小舟。东新关:地名。皋亭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穆门:地名。龙泓:地名。堇:地名。
【赏析】
此诗为宋人朱长文(1079–1125)所作的游赏诗。朱长文是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秘书丞等职,因直谏触怒英宗而遭贬谪,后复官,任集贤殿修撰,以太子中允的身份分司南京,晚年寓居湖州,有《紫微杂说》传世。此诗为朱氏游浙江杭州皋亭山观梅而作,其内容如下:
一、二句写早春之梅,先从天气说起。“早暄”,即春天来得较早;“梅信舒”是说梅树开花了。“新晴”,就是刚刚晴朗的天气:“涨痕”,是指溪流因为雨水上涨而形成的波纹。“浅”,说明天气放晴不久,还不太冷。这几句描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景色。
三、四句写乘舟出关,来到皋亭山。“小舟衔尾出”,是说小船儿接连不断地从关口出来;“野塘风正软”,是说野外的河塘里吹拂着和暖的春风。这几句写出了诗人乘船时的感受。
五、六句写远望皋亭山麓,平林如白色蚕茧一般。“远见”,就是远远地看见;“平林白于茧”的意思是说,平展的树林如同白色的蚕茧一样;“暖烟结曾阴”,“结曾阴”,是指炊烟缭绕,好像凝结成阴云;“颓日下西阪”,意思是斜阳西坠,落在山坡上。这几句写出了诗人远望皋亭山时的所见景象。
七、八句写近望皋亭山,人家依水而住,大都是用梅花来堰种花。“入春”,即过了春天;“已逾旬”,就是说过了一个多月了,也就是到了夏天。“幸”通“庆幸”。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过江之后的感受。
九、十句是说,我有幸来到这里,时间并不晚,所以相偕一起尽情地深入山林去游览。“恣幽探”的意思是指尽情地探索深山密林;“腰脚犹可勉”,意思是说尽管年老体弱,但仍然可以努力地去攀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这次出游的心情。
此诗全篇写得清丽明快,富有情趣。作者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初春的景象,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同时,诗中的“早暄”、“新晴”、“小舟”、“野塘”、“遥见”、“平林”、“暖烟结”、“颓日下西阪”等词语都十分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