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何迢迢,南国之纪纲。
中有二猛士,威棱瞻殊荒。
力能斩地脉,智能分天章。
不念同胞苦,好自相扶将。
斗鸡一寻衅,骨肉还相戕。
称兵犯莫府,五战皆夷伤。
行行各分陌,千里不相望。
远视尚角目,焉知弟与兄。
朔风忽陵厉,白露能为霜。
赤松既云远,谁能无他肠。
良言不见听,思之泪沾裳。

夏口行

夏口,即今湖北江陵,古代的南国门户。

  1. “夏口何迢迢”:描述地点距离遥远,表达了对远方之地的向往与思念。
  2. “南国之纪纲”:“纪纲”在这里指代国家的政治或社会秩序。这句话表明夏口在南国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3. “中有二猛士”:这里的“二猛士”可能指的是英勇的人物或者领导者。他们的勇猛和威严是夏口得以稳定的关键。
  4. “威棱瞻殊荒”:“威棱”描述其威严的样子,而“瞻殊荒”则表示他们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变得不再荒凉。
  5. “力能斩地脉,智能分天章”:这里描绘了两位猛士的强大能力和智慧,能够改变自然的力量和秩序。
  6. “不念同胞苦,好自相扶将”:虽然这两位猛士强大,但他们忽视了百姓的痛苦,只顾自己相互支持。
  7. “斗鸡一寻衅,骨肉还相戕”:由于两位猛士的争斗,导致家族之间的伤害和矛盾。
  8. “称兵犯莫府”:“称兵”意味着动用武力。这句话揭示了两位猛士的冲突导致了战争的发生。
  9. “五战皆夷伤”:由于战争,双方都遭受了损失,这里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
  10. “行行各分陌,千里不相望”:战争使得人们被迫分开,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也难以相见。
  11. “远视尚角目,焉知弟与兄”:通过远距离的视角,人们无法看清彼此的真实面貌,更无法了解真正的兄弟之情。
  12. “朔风忽陵厉,白露能为霜”:描述了天气的变化,朔风凛冽,白露转凉,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变化。
  13. “赤松既云远,谁能无他肠”:赤松子虽然被描绘得遥不可及,但人们仍然会因思乡或其他原因产生深刻的情感。
  14. “良言不见听,思之泪沾裳”:虽然有着美好的言辞,但最终却得不到理解。这种反差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口作为南国之门的重要性及其内部的纷争与矛盾。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和平与理解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冲突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