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馀年一梦虚,长江天险恨成墟。
伤心北去悲亡国,化血南归认故居。
不负生来仁义性,无惭读尽圣贤书。
千秋忠孝寻遗迹,文笔峰头一草庐。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四十馀年一梦虚,江天险阻恨已失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四十馀年一梦虚”意味着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仿佛是一场梦境,一切都显得虚无缥缈。”江天险阻恨已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一些遗憾或失落之情。这里的”江天险阻”可能是指某种困难或困境,而”恨已失”则表示这些困难或困境已经不复存在了。
- 伤心北去悲亡国,化血南归认故居
-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失落。”伤心北去悲亡国”表达了诗人因国家遭遇不幸而心生悲伤的情感。”化血南归认故居”则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找故乡而付出的努力,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这里的”故居”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者某个重要的地点。
- 不负生来仁义性,无惭读尽圣贤书
- 这句诗强调了诗人的道德品质和学识。”不负生来仁义性”意味着诗人没有辜负自己的道德良知和仁义之心。”无惭读尽圣贤书”则表明诗人通过勤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没有感到任何羞愧或不足。
- 千秋忠孝寻遗迹,文笔峰头一草庐
-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赏。”千秋忠孝寻遗迹”意味着诗人在追寻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关于忠诚和孝顺的故事和遗迹。”文笔峰头一草庐”则描绘了诗人站在文笔峰顶,俯瞰着周围的山水景色,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其中的草庐,它可能是某个文人隐居的地方。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赏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仁义道德的重视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景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