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昔日要横军,卷旆今非鼓角闻。
约计新愁添似水,追寻旧事散馀云。
半生业债谁偿我,一缕心香若为君。
且听儿孙读书好,吟哦子曰又诗云。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得体性。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逐句释义,然后翻译,并分析其意义。

第一联“文坛昔日要横军,卷旆今非鼓角声”,这两句的意思是:曾经在文坛上叱咤风云,如今却卷起旌旗不再听到鼓角之声了。“文坛”指当时的文学界,“横军”是说当年作者文坛上很有作为;“卷旆”是古代行军时的布幕,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现在不再有作为了,“不闻”是表示不再听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文坛上自己的辉煌经历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落和无奈。“不闻”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孤独。

第二联“约计新愁添似水,追寻旧事散余云”,这两句的意思是:新愁如水般源源不断,旧事如同云一样散去无踪。“愁”字在这里是指作者心中的忧愁和痛苦,“约计”是形容新愁像水一样连绵不断地涌来;“追”字是形容作者心中旧事像云一样渐渐飘散。诗人把新愁比作流水,把旧事比作云,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苦和无奈。同时,诗人用“约计”“追”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变化,表现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三联“半生业债谁偿我,一缕心香若为君”,这两句的意思是:半生的学业之债谁来偿还?一丝缕缕的情思为你而生。“业债”指的是作者所欠下的学业之债,“谁”?表示疑问。“业债”是作者对自己过去学业上所欠下的债务的抱怨,而“谁”则是问这个债务谁来偿还。“心香”指一种香气,这里是用来比喻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诗人用“业债”、“心香”两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第四联“且听儿孙读书好,吟哦子曰又诗云”,这两句的意思是:暂且听听子孙们读书的声音吧,吟咏《诗经》又能体现什么呢!“儿孙”指的是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孙女,“读书”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吟哦”则是他们读书时吟诵诗文的方式。“子曰”指的是《论语》一书,《诗云》指的是《诗经》一书。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子孙们的关心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这两句诗通过对前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答案】

杂诗平韵

文坛昔日要横军,卷旆今非鼓角声。

约计新愁添似水,追寻旧事散余云。

半生业债谁偿我,一缕心香若为君。

且听儿孙读书好,吟哦子曰又诗云。

译文:

文坛往日威风凛凛,如今的号角已经听不到了。

新的忧愁像流水一般绵延不绝,过去的往事像云朵一样飘散而去。

一生的功名利禄谁来还?一缕情思为你而动容。

暂且听听子孙们读书的声音吧,吟咏《论语》又能体现什么呢!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之作。诗人以“文坛昔日要横军,卷旆今非鼓角声”开头,回顾了自己昔日在文坛上的风光,感叹岁月流逝,现在的自己已不再有当年的气势了。“约计新愁添似水,追寻旧事散余云。”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为无法实现理想感到悲伤,另一方面,他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挫折。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他的心境变得非常复杂和多变。

“半生业债谁偿我,一缕心香若为君。”这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失败的痛苦经历,而这些经历又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落。然而,他又不愿意将这些痛苦埋藏在心底,而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他。因此,他就将这一缕心香献给了那些关心他、理解他的人。

最后两句,诗人以“且听儿孙读书好,吟哦子曰又诗云。”作为结束语。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子孙们能够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文化使命。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和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而且也传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