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尝来半苦甘,浮生寄托海东南。
名花却被风霜萎,野草偏多雨露涵。
若悟充饥徒画饼,应知解醉早携柑。
小中见大虚中寔,万古乾坤一草庵。
杂诗平韵
世味尝来半苦甘,浮生寄托海东南。
名花却被风霜萎,野草偏多雨露涵。
若悟充饥徒画饼,应知解醉早携柑。
小中见大虚中寔,万古乾坤一草庵。
注释:
杂诗:杂乱无章的诗篇。平韵:指诗歌押的平声韵。世味:世间的滋味。尝:尝试、经历。半苦甘:一半苦涩,一半甘甜。浮生:飘忽不定的生活。寄托:寄寓、依托。海东:东方。名花:珍贵的花卉。被:遭受,受到。风霜:风雨的侵蚀。萎:凋谢、枯萎。野草:野生的植物。偏多:较多。雨露:雨水和露水。涵:滋养、滋润。若悟:如果理解、领悟。充饥:满足饥饿。徒:白白地、徒然地。画饼:画出来的饼,比喻虚幻的东西。应知:应该知道。解醉:解酒、消除醉酒。早:尽早。携柑:拿着橘子。小中见大:以小见大,通过细节观察整体。虚中:虚假之中。寔:真实、实在。万古:永远,千秋万代。乾坤:天地、宇宙。一草庵:一个简陋的茅草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世事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的杂诗。全诗通过对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人开篇便提出了“世味尝来半苦甘”,这句话意味着世间的滋味既有苦涩也有甘甜。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无法避免。然后,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浮生寄托海东南。”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无常和漂泊的感慨。诗人认为,生命就像是漂浮在大海上的船只,无法固定在某个地方,只能随波逐流地前行。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接受。
诗人描述了两种植物的命运。“名花却被风霜萎,野草偏多雨露涵。”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名贵的花朵会受到风雨的摧残而枯萎,但野草却能够吸收雨露,茁壮成长。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泊和对于平凡生活的喜爱。
诗人用“若悟充饥徒画饼,应知解醉早携柑。”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态度。他认为,如果能够真正理解生活的艰难,就能够像画饼一样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能够及时享受美酒的快乐,就应该像携带橘子一样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人用“小中见大虚中寔,万古乾坤一草庵。”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他认为,从细小的事物中可以窥见宏大的世界,从虚假的事物中可以找到真实的真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真理的坚持追求。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精神家园的寻找。
整首诗以诗人的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的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