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膝无妨抱膝吟,梦中踪迹亦升沉。
昨非自必从今是,枉尺何曾有直寻。
泣璞三来方悟璧,焦桐一爨便知琴。
风尘物色相逢处,难易全凭见浅深。

解析:

第一句:

注释: 容膝(即能容纳膝盖的空间)无妨抱膝吟(即抱着膝盖,自得其乐), 梦中踪迹亦升沉(指在梦中的经历和现实生活的变迁)。

第二句:

注释: 昨日的是非(昨天的事情)并不一定代表今天的是非(今天的决定),枉尺何曾有直寻(即使浪费了尺子,也不会有真正的价值或意义)。

第三句:

注释: 哭泣着发现璞玉(未经雕琢的好石头)三回(三次)后才意识到它是一块美玉。焦桐一爨(烧焦的梧桐叶)便知琴(通过弹奏焦桐叶子来感知琴的音质)。

第四句:

注释: 风尘物色相逢处(在风尘中与景物相遇的地方),难易全凭见浅深(困难和容易取决于对事物理解的深度)。

译文:

杂诗平韵

能容膝下的空间,不妨碍抱着膝盖吟唱,
梦中的经历也能随时间升沉不定。
昨日的错误并不决定今日的正确,
尽管浪费了尺子,但不会有所收获。
多次哭泣后才发现真正的好玉石,
烧焦的梧桐片也能感知琴音之美。

风尘中遇到的事物,无论好坏,
其本质和价值都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有多深。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和对人性的深刻观察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诗人认为,人应该以宽广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无论好坏,都能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而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实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