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咏香奁绝妙词,争传姓氏至今疑。
和凝韩偓无须辨,自有温柔乡主知。
注释:谁在咏写香奁绝妙的词作?大家争相传唱,却至今还在争论谁是谁非。和凝、韩偓无需辨别,他们的作品自有温柔乡的主人知道。
赏析:此诗题中所说“香奁集”是唐宣宗宰相崔铉所编的一部诗集,因其中多有艳情之作而得名。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读了这部诗集,对其中一些作品产生疑惑之后写下的。全诗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并抒发了诗人的才思与愤懑。
谁咏香奁绝妙词,争传姓氏至今疑。
和凝韩偓无须辨,自有温柔乡主知。
注释:谁在咏写香奁绝妙的词作?大家争相传唱,却至今还在争论谁是谁非。和凝、韩偓无需辨别,他们的作品自有温柔乡的主人知道。
赏析:此诗题中所说“香奁集”是唐宣宗宰相崔铉所编的一部诗集,因其中多有艳情之作而得名。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读了这部诗集,对其中一些作品产生疑惑之后写下的。全诗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并抒发了诗人的才思与愤懑。
这是一首七绝,其结构为四句,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月亮节,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月、观灯等活动,而“出闱”则意味着结束了考试的旅程。这句诗描述了在中秋节夜晚,作者离开考试场所,开始游览三山的情景。 2. 七艺今朝满:这里的“七艺”指的是古代的七门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诗等
【注释】 1. 写怀:即“抒怀”,抒发情怀或感慨。 2. 病久如曾愈:意思是说,病得久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 3. 愁多不觉添:意思是说,忧愁多了,好像不感到增加一样。 4. 姜性辣,敢比谏书严:意思是说,我的脾气像姜一样辛辣,敢于和那些谏书严厉的人相比。 5. 但拙蝇头逐,休生雀角嫌:意思是说我的笨拙如同苍蝇追逐食物时那样,不要因为我的不足而产生嫉妒。 6. 请看时序变,犹自有凉炎:意思是说
村居晚兴 村居风景古,晚兴尚依依。 残照疏林合,微昏远岫围。 杖头逢叟话,牛背认童归。 薄暮谁家读,寻声且扣扉。 注释: - 村居风景古:村居的风景十分古老。 - 晚兴尚依依:傍晚的兴致仍然萦绕心头。 - 残照疏林合:夕阳斜照在稀疏的树林里。 - 微昏远岫围: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微光中显得朦胧。 - 杖头逢叟话:在路上偶遇一位老人交谈。 - 牛背认童归:在牛背旁辨认出一群孩子回家的身影。 -
【注】: 1. 买隐:指隐居生活,即退隐。 2. 山林:泛指幽深的山林,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3. 云烟密且深:意指山林中云雾缭绕,显得深邃莫测。 4. 松根:意指树木的根部,常用于比喻人的根基或精神。 5. 晚节:意指晚年或晚期的生活阶段。 6. 芦叶淡秋心:意指秋天时芦苇的颜色,象征心境的淡泊和宁静。 7. 补屋蔽风雨:意指修补房屋以抵御风雨,形容隐居生活的简朴。 8. 拥书罗古今
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听闻说乌山景色优美,我们相约踏足其中。 临近城市没有嘈杂市声,进入寺庙便有禅意萦绕。 百道阶泉古旧,千重美景环绕如锦绣般。 攀登山顶只为欣赏风景,戴月才依依不舍地返回。 注释: - 乌山:即乌石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因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著名。 - 相邀踏翠微:相互邀请去探寻那翠绿的小山。 - 无市气:指靠近城市的地方没有喧闹的市井气息。 - 有禅机
胜会烂重阳,金铺满地黄。 鹤林花女寺,雁阵水云乡。 韵事题糕壮,风流落帽狂。 茱萸都插遍,雅爱酒杯香。 注释: 1. 胜会:美好的聚会。 2. 烂重阳: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3. 金铺:指铺满了黄金的屏风或装饰品,此处形容节日的气氛。 4. 鹤林花女寺:指寺庙的名字为“鹤林”和“花女”,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方。 5. 雁阵水云乡
【赏析】 此诗描绘了小西湖美景。首联写湖面景色,次联写地利人和,三联写湖光水色,四联写楼亭新荷,全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游小西湖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摇波红雾皱,转棹绿阴斜。 四望楼亭畔,新荷面面花。 注释: 1.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这句诗意在描写西湖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作一样,给水面增添了色彩和美感。 2.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贫士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本是贫非病,翻因病更贫。 - “本是贫非病”:意思是说诗人本就贫困,并不是因为生病才更加贫穷。 - “翻因病更贫”:表示由于疾病,诗人的贫困状况变得更严重了。 2. 饥怜疏食乐,寒觉缊袍亲。 - “饥怜疏食乐”:在饥饿时,即使吃着粗糙的食物也感到快乐。 - “寒觉缊袍亲”:在寒冷中,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也感到亲切。 3
抚水仙操 偶尔理丝桐,如逢海山翁。 情移山尽处,韵入水流中。 一曲神洲到,孤帆世界空。 先生化工意,随兴引仙风。 注释: 1. 偶尔理丝桐:偶尔弹奏琴瑟。丝桐指琴瑟,古代乐器名。 2. 如逢海山翁:好像遇到了隐居的老者。海山翁,指隐居在海边或山上的老翁,泛指隐士、高人。 3. 情移山尽处:情感随着音乐的流动而转移,仿佛触及了山的最远之处。 4. 韵入水流中:旋律如同流水一般流淌。韵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梦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癸酉年冬夜,孩子入梦哭着成歌。 痛苦地隔着阴阳之界,频繁地在梦里寻找。 已经埋葬了孩子的尸体,却仍然爱着亲人的心。 烛光下的影子增添了悲哀的泪滴,蟋蟀的鸣叫声伴随着苦吟。 怎么能忍受枕边被推起,寒冷侵袭更加凄绝。 译文: 在冬季的一个夜晚,孩子的哭声让陈梦雷入梦哭泣成了一首诗。他深感悲痛之情,仿佛隔开了阴阳两界
【注释】: 褪粉残英馀几分,阑珊花事尚香闻:褪去花瓣的花朵还有几分余香,花事凋零但还留有余味。 东风不为春情老,依旧花间好处薰:春风不会因为人的感情而变老,仍然在花中留下美好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景象,并借对东风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和时光流逝的感受与感慨。 首句“褪粉残英馀几分”,诗人以“褪粉”、“残英”来形容落花
诗句释义 - 香闺秋夜思集句:这句诗描述了在秋季的夜晚,女子在自己的闺房中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译文 不知秋天的思念寄托于谁家,只有西南方向斜风吹动。 独自一人坐立黄昏之中,没有人陪伴,更怜惜夫婿远在他乡。 注释 - 香闺秋夜思集句: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场景,通过“香闺”和“秋夜”这两个关键词,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愁的画面。 - 不知秋思在谁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关键的字眼,然后进行概括总结。此题的关键是“妆楼春夜宴集句”,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花有清香、月有阴、长河渐落、晓星沉、劝君更尽一杯酒,又典春奁半臂金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在花月清光中欢宴畅饮,尽情欢乐的情景。 【答案】 ①花有清香月有阴,长河渐落晓星沉:花香四溢,月色朦胧,河水渐落,晓星隐没
诗句如下: 二月清溪一叶舟,柳丝夹岸弄轻柔。 好风送过桥南去,乌笠红衫几处游。 译文为:在二月的清澈小溪上,一艘小舟轻轻摇动;两岸的柳丝随风起舞,显得十分柔软。一阵和煦的微风从桥的南边吹来,将舟推向远方。这时可以看到几个身着红色斗篷的人在岸边悠闲地游玩。 注释介绍: - 二月:季节指春季二月,通常气候温和,适合泛舟。 - 清溪:清澈的小溪,水流平缓,风景优美。 - 一叶舟:形容小船
仙姬送桂图,王芳圃弄璋志喜 - 仙姬:指仙女般的女子。这里指一位美丽的女子。 - 送桂图:赠送桂花图案的礼物或画作。 - 王芳圃:指王芳圃(1587~1642),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字茂之,号香草居士,江苏无锡人。他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画著称。 - 弄璋志喜:意指庆祝生男儿的喜悦。弄璋,意为把玉璋(一种玉器)玩弄起来,表示庆祝生男孩。这里指王芳圃因生男而感到高兴。 译文:
【注释】 1. 抚琴听者知音:弹奏的琴,倾听的人能够理解。 2. 千古:自古以来。 3. 牙琴:指琴。 4. 遇子期:指伯牙弹琴,钟子期能领会他的志趣。 5. 高山流水:相传是古代楚国的一首乐曲,后用来形容知音难遇。 6. 慰心知:抚慰人心。 7. 而今也解琴中趣:现在也能体会到琴曲的乐趣。 8. 漫说知希只自怡:随意地说些知音之乐,只是自己感到快乐。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伯牙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