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初地倚危楼,风景萧条望里收。
寒雁下时秋草没,晚钟开处岭云稠。
千章古柏依山矗,一带汾河尽日流。
到此已能空色相,不须更上最高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偶来初地倚危楼,风景萧条望里收”
  • 注释:偶尔来到这个地方,靠在高楼的边缘。风景萧条,远观时景色逐渐变得稀少。
  •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站在高处观望远方,感受到四周的风景在视野中逐渐消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变化的感慨。这里的“风景萧条”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望里收”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无法长时间停留的无奈和遗憾。
  1. “寒雁下时秋草没,晚钟开处岭云稠”
  • 注释:寒冷的雁群飞过时,秋草渐渐被淹没。傍晚的钟声响起时,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寒雁的出现和秋草的消逝,都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晚钟声中的“岭云稠”则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钟声回荡在山间。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1. “千章古柏依山矗,一带汾河尽日流”
  • 注释:山上有上千棵古老的柏树,它们孤独地耸立着。汾河水沿着一条带状流淌,一直延伸到地平线。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古柏和河流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古柏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而蜿蜒的汾河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1. “到此已能空色相,不须更上最高头”
  • 注释:来到这里已经能够体会到万物的空性,不需要再去攀登到更高的地方。
  • 赏析: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认识到万物的空性,就不必再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和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调整和自我解脱的智慧。

李商隐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