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禅院寂,萧萧落叶深。
晏坐复何有,磬声动寒林。
慈乌时一至,水石清禅心。
微风发纤籁,泠若鱼山音。
曰余身世役,百念载浮沉。
对此一茫然,千佛入我襟。
竦身上高阁,晴空下森森。
伫立默无言,片云出遥岑。

注释:

  1. 出东郭至荐福寺:从东城外走到荐福寺。
  2. 漠漠禅院寂,萧萧落叶深:寺院中一片寂静,只有萧瑟的秋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
  3. 晏坐复何有,磬声动寒林:我坐下来,又有什么呢?只听得寺庙里的磬声敲得震天响,把寒冷的树林都惊动了。
  4. 慈乌时一至,水石清禅心:乌鸦偶尔飞来,泉水和石头清澈,使我的心也变得清澈。
  5. 微风发纤籁,泠若鱼山音:一阵轻风吹来,发出细小的声音,如同在鱼山上发出的声响。
  6. 曰余身世役,百念载浮沉:我说我是在为世俗的生活奔波劳碌,各种念头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
  7. 对此一茫然,千佛入我襟:面对这一切我感到茫然,千百尊佛像仿佛进入了我的胸怀。
  8. 竦身上高阁,晴空下森森:我站在高高的楼上向远处望去,看到一片森森的树木。
  9. 伫立默无言,片云出遥岑:我站在那里静静无语,只见一片云彩从远山中升起。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禅院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诗中的“禅院”是诗人心灵的归宿,他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与自我。

首句“出东郭至荐福寺”,描绘了诗人从东郭外出发到荐福寺的情景,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对目的地的期待。

第二句“漠漠禅院寂,萧萧落叶深”,进一步渲染了禅院的宁静,同时也表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诗人用“萧萧落叶深”来形容落叶的纷飞,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风貌,又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第三句“晏坐复何有,磬声动寒林”,诗人在寺庙中静坐,但并没有感到孤独或无聊,反而被寺庙中的磬声所吸引,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这里的“晏坐”意味着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何有”则表达了他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第四句“慈乌时一至,水石清禅心”,诗人观察到乌鸦偶尔飞来,水边的石头和泉水清澈如镜,这让他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这里,诗人将乌鸦、泉水与禅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

第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他看到了自然界的细微之声,听到了鸟儿的啼鸣,感受到了风的拂面,体会到了自然的宁静和和谐。这些感受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他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最后两句“曰余身世役,百念载浮沉”,诗人感叹自己的生命如同在世间漂泊不定,各种念头起伏不定。这里的“曰余身世役”意味着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并非完全自由,而是受到世俗生活的驱使和束缚。而“百念载浮沉”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诗人以禅院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