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空庭四宇清,浮云扫尽晚烟轻。
梨花皓月原同色,风竹流泉不辨声。
深谷人闲春亦寂,短墙水近冷先生。
却思城市喧阗处,箫鼓楼头听二更。

【诗句解读】

  1. 俯仰空庭四宇清,浮云扫尽晚烟轻。
    “俯仰”指环视四周,“空庭四宇”形容庭院空旷宽广,“浮云扫尽晚烟轻”描述天边最后一抹晚霞被云朵清扫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轻轻的晚风。

  2. 梨花皓月原同色,风竹流泉不辨声。
    “梨花皓月”指的是月光下梨花的洁白,而“皓月”则形容月亮明亮如雪,两者在夜色中颜色相近;“风竹流泉”描绘了微风拂过竹林,泉水流淌的声音虽清晰可闻,但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响亮。

  3. 深谷人闲春亦寂,短墙水近冷先生。
    “深谷人闲”意味着山谷中的人们悠闲无事,“春亦寂”表明春天里也显得格外寂静,“短墙水近冷先生”形容靠近小矮墙的水流因为寒冷而显得清澈透底,这里的“冷先生”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者景观。

  4. 却思城市喧阗处,箫鼓楼头听二更。
    “却思”表示回想着过去的情景,“城市喧阗处”指的是热闹喧嚣的城市中;“箫鼓楼头听二更”描述了在城市的高楼之上听到箫声和鼓声,到了深夜时分(二更)。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以山村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山村与城市的宁静与喧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平宁生活的向往。

首两句描写了山村夜晚的静谧景象:空荡的庭院中,浮云消散后,晚风轻柔地吹散了晚烟,使得四周显得异常清新。接着,诗中用梨花与皓月的洁白相映成趣,暗示出自然景物在夜幕下的和谐美。

第三句转折到城市的喧嚣,尽管月光皎洁,但风中传来的竹叶和泉水声已经不再那么清晰。最后一句则是将视线拉回到山村,虽然身处喧嚣之中,诗人依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尾联突然转折,从山村的宁静过渡到城市的喧嚣,再回到山村的自然美景,形成了一个美丽的闭环。这种由静到动再到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山村与城市的鲜明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结】
本诗通过对山村和城市夜晚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在繁华都市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普遍愿望。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