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光丽阳崖,秋气肃晴巘。
岩桂金英霏,佳招及兹践。
孤岭阻重深,跬步不辞蹇。
曲径修蛇悬,碎石流丸转。
仰企势逾迥,俯拾意转坦。
露磴搴茅篁,雨斑贴苔藓。
直视憺远神,危坐息微喘。
及巅梯已穷,下坂步难展。
振衣重踟蹰,慎哉失足免。

【赏析】

此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至九年(1182)间。诗人从临安乘船东下,经过富阳、桐庐,最后到达杭州,游遍了西湖十景中的九景。这首诗就是他游越中“天竺”时写的,全诗共四十六句,前八句写山势之高峻,后三十六句写登山之艰难,末二句写登顶之喜悦。

首联“朝光丽阳崖,秋气肃晴巘。”是写山的气势。“丽”指美丽,这里指山色之美;“肃”有肃穆之意,指秋天的山色显得十分肃穆。“阳崖”“晴巘”都是地名,分别是浙江富春江和钱塘江两岸的山峰。“朝光”即朝阳的光彩映照在山上,使山色更加秀丽明艳。

颔联“岩桂金英霏,佳招及兹践。”“岩桂”,指山中岩石上生长着桂花;“金英”,即黄金般的花萼;“霏”,同“霏”。这两句写登山所见,岩上的桂花如金灿灿的花萼纷纷飘落,这是山中的佳景,诗人也正好来到这里,于是不禁欣然前往。

颈联“孤岭阻重深,跬步不辞蹇。”“孤岭”,指山中孤立的山峰;“重”,形容其山势险峻;“蹇”,同“艰”,艰难。这两句写登山的艰难,作者用“孤岭”“阻重”“不辞蹇”三个短句写出了山路之险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

尾联“仰企势逾迥,俯拾意转坦。”“仰企”,仰望;“逾”,越过;“迥”,远。这两句写登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诗人抬头仰望,觉得山势更高更远处;低头向下看,觉得自己的心情更舒畅了。“意转坦”意思是心情由不舒畅转为舒畅。

这首七律写于作者游览越中名胜之一“天竺”的途中,是一首咏山诗。全诗通过对越中名胜之一的“天竺”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奋发向上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