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平原思不胜,可怜南渡竟无凭。
秋深摇落冬青冷,烟雨萧萧泣六陵。

【注释】

怅望:失望地眺望。西陵:即建康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平原:指长江。思不胜:想得太多。可怜:可惜。南渡:指宋室南渡,金兵入侵江南。竟无凭:没有凭借。六陵:指金陵的东晋王导、谢安等贵族墓地,在秦淮河南岸。摇落:落叶凋零。冷:凄冷。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作品。诗题“西陵”,当指南京(建康,今属江苏)。诗人站在西陵的高处,面对江水和远方的山川,想到自己不幸的命运,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西陵》。

“怅望平原思不胜。”诗人登上西陵,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空旷的原野,只有那滚滚不尽的长江水,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又不能向谁倾诉自己的苦衷,只好默默地独自感叹。

“可怜南渡竟无凭。”诗人继续写道:“可惜啊!南渡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这里的“无凭”指的是南宋朝廷对金人屈膝投降,使国土沦丧,百姓遭难的情景。诗人用“可怜”两字来形容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秋深摇落冬青冷,烟雨萧萧泣六陵。”诗人接着描述了西陵周围的景色。在秋季的时候,树叶纷纷飘落,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而到了冬天,寒风凛冽,使得原本就寒冷的江水更加冰冷。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诗人又看到烟雨蒙蒙的景象,这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诗人站在江边,看着远处的六陵(即东晋王导、谢安等贵族的墓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哀伤之情。他想象着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已离世而去,他们的灵魂是否也随着风雨飘荡在这江水上呢?这种想象让诗人感到无比悲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西陵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