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文章雄,独推韩退之。
深得六经蕴,能起八代衰。
才名满天下,宰执犹未知。
乃依徐州牧,幕下常栖迟。
建封虽荐达,参佐何能为。
奋笔三上书,鸣号固不辞。
于君则敢谏,于友亦善规。
平生凛名义,实为百世师。

韩苏祠

有唐文章雄,独推韩退之。

深得六经蕴,能起八代衰。

才名满天下,宰执犹未知。

乃依徐州牧,幕下常栖迟。

建封虽荐达,参佐何能为。

奋笔三上书,鸣号固不辞。

于君则敢谏,于友亦善规。

平生凛名义,实为百世师。

【注释】

有:是。唐:唐代。文:文学。雄:雄伟。唯:只有。

深得:深入地得到。六经: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乐》。蕴:涵蕴。起:振兴。八代:指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衰:衰落。

才名满天下:才华声名传遍全国。宰执:指宰相。犹:还。

乃依:就依附。徐州牧:徐州的州牧。幕下:官署中。常栖迟:经常滞留不去。

建封:指韩愈的官职。虽:虽然。荐达:推荐上达朝廷。

参佐:副职官员。何能为?怎么能做到……?

奋笔:挥笔书写。三上书:三次向皇帝进呈意见或奏章。鸣号:大声疾呼。固:固然。不辞:不推辞。

于君:对君王说。则:就。敢谏:敢于直言劝谏。于友:对朋友讲。亦:也。善:善于。

凛义:严肃地坚持正义,名节。凛,严肃,庄重。义,正义、道义。名节:名誉和气节,这里指坚守道义。

实:的确。为:成为。师:老师,榜样。

【赏析】

此诗首四句赞韩愈的文章写得好,是唐代的杰出代表;接着赞美他在儒家经典上有深厚的造诣,能振兴衰落了八百年的唐朝;再写他才能出众,声名远播,但还未被当政者了解;最后写他投靠徐州节度使,在幕府中小试牛刀,但未能施展才华。全诗通过韩愈一生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崇敬韩愈,向往其为人处世的精神境界。

首联点明“文章”,赞扬韩愈的文章写得好,是唐代的杰出代表。

颔联赞扬韩愈的学识渊博。“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这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韩愈深得的源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礼记》是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专著;《周易》是一本占卜的书;《春秋》是孔子修订鲁国史书,编定年表、记事,并作《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乐经》是关于音乐的专著。韩愈能够继承和发展这些古典文化,振兴衰落了八百年的唐朝,所以这两句诗是对他学识渊博的高度赞扬。

颈联赞扬韩愈才名出众,声名远播,但还未被当政者了解。“宰执”指宰相,即“执政”。“犹”字表现出作者的惋惜。“乃依”两句的意思是:“就依附徐州的节度使李绅。”李绅当时任徐州刺使,韩愈投靠了他。“幕下”指官署中。韩愈在幕府中,常常滞留不前。

尾联赞扬韩愈敢于进言直谏,善于规劝别人。“建封”指韩愈的官职,“虽”字表示让步,承认韩愈的才能很高。“参佐”指官署中的副职官员,“何能为”意思是:怎么能办到……呢?作者在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对韩愈的看法。“奋笔”指挥笔书写,“三上书”指三次向皇帝进呈奏章或意见。“鸣号”指大声疾呼,“固”字表示让步,承认韩愈的进言直谏很坚决。“于君”指对君王讲,“则”字表示让步,承认韩愈敢于直谏,对君王讲,“于友”指对朋友讲,“亦”字表示让步,承认韩愈善于规劝别人,对朋友讲也很恰当。“平生”指一辈子,“凛”字表示严肃,“名义”指名誉和气节,“凛义”指严守道义。“实”字表示确实,“为”字表示成为,“百世师”指成为后世人的楷模。

这首诗是诗人对韩愈生平事迹的评价,通过对韩愈一生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崇敬韩愈,向往其为人处世的精神境界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