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
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
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
洞閟元圃霞,顶碍扶桑日。
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
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
想像水月姿,华鬘土花蚀。
鬼磷走深宵,香界绝火食。
小憩石梁滑,半渡悬藤仄。
山风吹薜衣,魑魅壮行色。
观音崖
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洞閟元圃霞,顶碍扶桑日。
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
想像水月姿,华鬘土花蚀。鬼磷走深宵,香界绝火食。
小憩石梁滑,半渡悬藤仄。山风吹薜衣,魑魅壮行色。
注释:
- 在昔闻普陀:在古代就听说普陀山(即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
- 乃在冯夷国: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这里指代的是普陀山这个地方。
- 何年实飞来:何时真正飞来?可能是指佛教传入中国,普陀山成为佛教圣地。
- 得非五丁力:难道不是五位大力水手(传说中的五位力士)的功劳吗?
- 列巘亘百里:山峰连绵起伏,长达百里。
- 兹峰更奇特:这个山峰更加奇特。
- 松杉半龙形:松树和杉树的形状像龙一样。
- 丰草无荆棘:草地没有荆棘。
- 是时秋雨霁:当时秋末的一场雨后天气放晴。
- 碧嶂净如拭:形容山峰在雨后的景色清新明亮,就像被擦拭过一样。
- 洞閟元圃霞:山洞关闭着,里面充满了元圃(即原始森林)的霞光。
- 顶碍扶桑日:山顶遮挡住了太阳。
- 石骨无寸土:石头上没有一寸土地。
- 空翠状非一:形容山间的翠绿色彩丰富多样,不是单一的色彩。
- 云埋大壑晴:乌云遮住了山壑中的阳光,天空晴朗。
- 水溜阴涯黑:水流在阴暗的地方显得黑色。
- 想像水月姿:想象水里的月亮的样子。
- 华鬘土花蚀:华丽的装饰和花朵上的蚀刻(痕迹或图案)。
- 鬼磷走深宵:鬼火在深夜里飘动。
- 香界绝火食:香气弥漫的世界中不再有火食(即烹饪食物用的火种)。
- 小憩石梁滑:休息时石桥很滑。
- 半渡悬藤仄:只有一半渡过,因为藤蔓太密,难以全部过去。
- 山风吹薜衣:山上的风吹动衣服。
- 魑魅壮行色:魑魅(古代传说中能变成人的鬼怪)在夜晚显得精神抖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崖的美景和自然风光。诗中通过对观音崖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