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余兴在,归路踏残阳。
花发青林外,人行绿水傍。
落霞城堞隐,芳草马蹄香。
即景须行乐,何妨作酒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倦游余兴在,归路踏残阳。”此二句为全诗的发端,点明诗人归途之景。“倦游”表明游兴已尽,“余兴在”说明虽归而意犹未尽。“归路踏残阳”,描绘出一幅晚霞映照下的山间小路图,表现了诗人游兴未尽的情感。
“花发青林外,人行绿水傍。”“花发青林外,人行绿水傍”两句紧承上句,写诗人游兴未尽的原因。“花”字是全诗中唯一的名词,“花”指西山之花,即西山的松柏花,也指西山之花木。“青”“绿”二字,则写出了花木的颜色和环境,渲染出游趣未尽的气氛和情调,使诗句意境优美,富有诗味,同时暗示了游兴未尽的原因。
“落霞城堞隐,芳草马蹄香。”这两句紧承上句,描写了西山景色的变化,表现了诗人的游兴未尽。“城堞”指城墙,“芳草”指草地,“马蹄香”,则指马蹄声。作者用“落霞城堞隐”来描写落日余晖中的城郭剪影,用“芳草马蹄香”来描写春草萋萋的郊野。“落霞”与“芳草”相衬,衬托出西山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西山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游兴未尽的原因。
【答案】
译文:
我厌倦了游玩的兴致正浓,归途中踏着夕阳余晖前行。
西山的花开放在青松翠柏之外,行人行走在清澈的溪水边旁。
夕阳西下,城上的雉堞渐渐隐没在暮色之中,郊外芳草的气息弥漫在微风里。
眼前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何必要抑制自己的酒量尽情畅饮?
赏析:
首联交代了游兴已尽归途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颔联描写了西山美丽的景色,西山的景色优美迷人,使人留连忘返,体现了作者对西山的喜爱之情。
颈联通过视觉和嗅觉两种感官的描写,将西山的美丽景色呈现给读者,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表达了作者想要纵情山水的愿望,希望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