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徒杠少,褰衣及半途。
岸容高自出,云影澹如无。
白发心先冷,清秋兴愈孤。
道傍驰马者,应不识潜夫。

涉汶

九月徒杠少,褰衣及半途。

岸容高自出,云影澹如无。

白发心先冷,清秋兴愈孤。

道傍驰马者,应不识潜夫。

【注释】:

涉汶:泛指过河。汶,小水名,在今山东省。

徒杠:用木棍和木板做成的简易渡船。

褰(qiān)衣:提起衣裳。

自出:独自出现。

澹:淡薄。

潜夫:即“潜夫论”,古代议论时政得失的著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入手,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游子独行于汶水之上的图画,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首句“涉汶”点明题旨,交代了游子要过汶水。接着,作者通过描写自己渡河时的情状,来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九月徒杠少,褰衣及半途。”这两句是说,九月天气寒冷,渡河用的渡船很简陋,游子提起衣服走到半路,便停下不走了。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汶水的寒意,也写出了自己过河后的落寞心情。接着,诗人又以岸边的树木来衬托自己的孤单和凄凉,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渲染:“岸容高自出,云影澹如无。”“岸容”指岸上的树木,因为汶水两岸有树,所以显得特别高耸;“云影”是指汶水上空飘荡着的白云,因为水面上有雾气,所以云影显得很淡。这两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寂、凄凉。

第三句中“白发”一词表明了时间,“心先冷”表明了感受,“清秋兴愈孤”则说明诗人此时的情绪状态。这里的“白发”并不是实指,而是暗指游子年老体衰,而“心先冷”则进一步强调了游子的孤寂之情。最后一句“道傍驰马者,应不识潜夫”,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的意思是:路边骑马的人,应该不认识我这位隐士吧。这既是对自己境遇的一种无奈感叹,也是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不平。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生动地展现了游子的孤独与辛酸,以及对世俗的不满与愤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