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亦栖栖者,天涯尚滞淫。
每闻烟鹤唳,时作水龙吟。
梗泛沟中断,材惊爨下音。
名山谁不负,为尔一登临。
注释:
拟古:模拟古诗的风格。
栖栖:形容人心情烦闷,不得安宁。
滞淫:滞留,停留。
每闻:每逢,每次。
烟鹤唳:烟雾中的鹤叫的声音。
水龙吟:一种乐曲名,这里代指美妙的音乐。
梗泛沟中断:比喻自己如同被风吹断的树枝,在困境中摇摆不定。
材惊爨下音:比喻自己的才能被人轻视,就像被煮着的炊具发出的声响一样,令人吃惊。
名山谁不负:意思是说谁不向往那些美丽的山川呢?
为尔:为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模仿古代诗歌的风格所作,表达了他内心的忧郁和不满。诗中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困境中徘徊,心志不振的形象。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融入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
首句“余亦栖栖者,天涯尚滞淫”,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孤独和迷茫。这里的“余”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栖栖者”则形容他的心境。诗人用“尚滞淫”来形容自己在天涯海角的漂泊,既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也暗示了他心中的无奈和困惑。
“每闻烟鹤唳,时作水龙吟。”诗人以“每闻”开头,描绘了自己在听到鹤鸣声时的情景。在这里,“烟鹤唳”象征着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而“水龙吟”则代表着壮丽的山水风光。诗人通过这两种声音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梗泛沟中断,材惊爨下音。”诗人以“梗泛沟中断”来比喻自己如同漂浮在水面的木梗,随时可能被风吹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材惊爨下音”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才能被忽视的无奈和悲哀。在这里,“爨下音”指的是烧饭时锅底的响声,象征着平凡和无足轻重的生活。
最后一句“名山谁不负,为尔一登临。”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之情。在他看来,那些美丽的山川都是值得人们去追求和欣赏的,而他也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去感受这些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他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