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编一读一伤神,千古西山有替身。
忍饿著书老作手,辞家逃世旧遗民。
坚持名节酬君国,甘守饥寒炼苦辛。
更有宁都魏叔子,白头相对共沾巾。

残编一读一伤神

千古西山有替身

忍饿著书老作手

辞家逃世旧遗民

坚持名节酬君国

甘守饥寒炼苦辛

更有宁都魏叔子

白头相对共沾巾

题李潜夫先生蜃园集后,这首诗是清朝诗人程秉格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李潜夫先生及其作品的深厚意义,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残编一读一伤神:指读到残缺不全的书籍时,心中涌起深深的忧伤。
  • 千古西山有替身:意指历史上有许多可取代的人物,但真正的英雄始终如一。
  • 忍饿著书老作手:形容李潜夫先生在饥饿中依然坚持写作,表现出坚韧的精神。
  • 辞家逃世旧遗民:指李潜夫先生离开故土,成为逃避战乱的遗民。
  • 坚持名节酬君国:强调坚守原则和荣誉,以报答国家。
  • 甘守饥寒炼苦辛:形容李潜夫先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 更有宁都魏叔子:提及另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魏叔子)与之对比,彰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风采。
  • 白头相对共沾巾:形容两位老人在晚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1. 诗句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李潜夫先生及其作品的赞扬,展现了一种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诗中的“忍饿著书”等描述,传达了作者对李潜夫先生在逆境中仍能坚持自己信念的高度敬意。
  • 通过与“宁都魏叔子”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思考价值。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 通过对李潜夫先生的赞扬,激发了读者对于传统美德和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在文学上,此诗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灵感。

《题李潜夫先生蜃园集后》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首诗不仅是对李潜夫先生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更是对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的深情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