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文章会一堂,远人何幸挹馨香。
郁金美酒醒仍醉,戛玉佳章短更长。
藤带午阴方漾绿,柳迎春色渐舒黄。
石缘应是三生订,蘅杜牵思未忍忘。

【注释】

光绪戊子:即1878,清德宗光绪八年。正月廿九日:农历正月廿九日。农部:指黄鹿泉、徐仲、张亶臣、张憩云、何炜等五位农部尚书和郭杼(字庆治)、郭家冕等两位尚书。膺:受。杨惠垓:名惠垓,时任大令。寿彤:名彤,时任同知。徐仲:名仲,时任学使。阮驾部:名悫,时任礼部侍郎。李桐云:名云,时任农部侍郎。桂芳茶市:在福州的茶叶市场。晚香斋:作者常去的地方。萧襄廷:名襄廷,时任学博。长裕易㬅农:指长裕,字易㬅农,时任大令。炳奎:名炳奎,时任比部。郭杼田:字庆治,时任比部。龚省吾:名省吾,曾任礼部侍郎。镇湘:作者曾官湖南布政使,故称“镇湘”,又称“镇湘先生”。张亶臣:名祖纶,时为大令。祖纶:名祖纶,时任大令。张憩云:即章焌,名憩云,时任学博。章焌:即章焌,时任学博。童子:作者的儿子。何炜:名炜,时任大令。郭家冕:名家冕,时任侍郎。谈燕:交谈饮宴。甚乐:很快乐。皆有诗相赠奉答二章:大家都写了诗来酬答。二章:指两首七律。

【赏析】

《湖海文章会》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与同僚们在晚香斋聚会,畅叙友情,并互相赠送酬答之诗,抒发感慨。全诗语言典雅,对仗工整,情真意切。

一诗起笔便道出这次盛会是在湖海之间举行,地点在茶市之晚香斋,与会者有黄、徐、张等五部尚书及郭家冕、何炜等二位侍郎,可谓人才济济,盛况空前。“湖海文章会”既点出了此次会文的目的,又暗含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

诗人用“远人何幸挹馨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与会诸公的敬意。他不仅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而且还把大家的才华汇聚一堂,这是多大的恩赐呀,这应该值得珍惜。

接下来的“郁金美酒醒仍醉,戛玉佳章短更长”两句则以酒喻诗,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宴会上,美酒令人陶醉;宴会上的佳作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美酒和佳作都比喻为能够使人沉醉的美物,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宴会上美酒佳作的喜爱之情。

诗人又通过“藤带午阴方漾绿,柳迎春色渐舒黄”两句,描绘了福州茶市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茶市上的藤条仿佛也带上了绿色,而柳树也开始迎接春天的到来,舒展着嫩黄的枝叶。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福州茶市的美丽风光,也为下文的“石缘应是三生订”埋下伏笔。

到了第四句“石缘应是三生订”时,诗人才点明自己的感慨所在。他认为与各位同僚的友谊就像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缘分一样,这种缘分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前世今生的约定。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三生”这个词汇,既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又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在第五句“蘅杜牵思未忍忘”中,诗人再次提到了与好友们共度的时光。虽然他们已经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但那些美好的时光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却。这句话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诗人用“石缘应是三生订”收束全篇,再次强调了与朋友们的深厚情谊。他认为与各位同僚们的友谊就像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缘分一样,这种缘分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前世今生的约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