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孤镫暝,关河一雁秋。
霜催两鬓改,潮裹众星流。
铁瓮熊罴守,金山神鬼愁。
勿矜天下险,王浚下中流。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白,他通过描绘京口夜晚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以下是对各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赏析
- “淮海孤镫暝”:在淮海之间,只有一盏孤灯在黑夜里闪烁。这里使用“孤镫”形象地描绘了夜幕下的寂静与孤独。
- “关河一雁秋”:在辽阔的关河之上,一只大雁划过秋天的天际。这里的“关河”指的是广阔的地理区域,而“一雁秋”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霜催两鬓改”:寒霜催促着人的鬓角变得花白,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衰老的自然过程。
- “潮裹众星流”:潮水裹挟着无数星辰,流动不息。这里以星辰比喻时光,表达了时间的永恒和流转。
- “铁瓮熊罴守”:用“铁瓮”来象征坚固的城池,而“熊罴”则象征着勇猛的力量。这里暗指国都的守卫力量强大,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
- “金山神鬼愁”:金山上的神灵和鬼怪都在为战乱而忧愁。这里使用了神话元素来表达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 “勿矜天下险”:不要因为国土的危险就自满。这句是对国家的警示,提醒人们要警惕战争带来的危险。
- “王浚下中流”:晋王司马炎的儿子司马浚曾乘船到长江中游游玩,并有《咏怀》诗一首。这里借用了这个典故来表达对战争的担忧。
译文
淮海间一盏孤灯映照着夜色中的孤寂,关山河上空一只大雁划过秋日的天际。寒霜催促着人们的鬓角变得花白,潮水裹挟着无数星辰,流动不息。坚固的城池如同熊罴守护着国都,金山上的神灵和鬼怪都在为战乱而忧愁。不要因为国土的危险就自满,晋王司马炎的儿子司马浚曾乘船到长江中游游玩,并有《咏怀》诗一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