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本仁育,信立智不违。上下亲疏间,尤指礼为归。
咄哉申不害,但矜恣睢威。何者为《孤愤》,说更陋韩非。
律学包五德,出彼乃入兹。堂堂复正正,谁似当代规。
第云民可由,安得民共知。
诗句
1 义正本仁育 - 这个诗句描述了“道”或“义”的基本原则是仁爱,这种原则在教育和养育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间普遍适用的法则或道德准则。
信立智不违 - 此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以及智慧的应用,表明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应坚守其信念而不偏离。”信”指诚实,”智”代表智慧,”立”意味着建立,”信立智不违”即建立在诚实与智慧基础之上的行为。
上下亲疏间,尤指礼为归 - 这句话指出在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是一个重要议题,而礼(礼仪、规范)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上下”和”亲疏”可能分别指的是社会的不同层次和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尤指礼为归”表明在这些关系中,礼仪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指导着人们的相互行为和互动方式。
咄哉申不害,但矜恣睢威 - “咄哉申不害”是对申不害的一种称赞或感叹,”咄哉”在这里有赞叹之意,”矜”意为自大,”恣睢威”则描绘了申不害所展现的那种威严和专断。这反映了对申不害治国手段的评价,认为他虽然有权势且行事果断,但也可能显得专横和傲慢。
何者为《孤愤》,说更陋韩非 - “何者为《孤愤》”提出了疑问,”孤愤”可能是指某种被压制或未得到公正对待的情感或理念,这里可能是指向《孤愤》一书,它讨论了孤独和愤懑的主题。”说更陋韩非”则表示韩非的观点更加浅薄或不够深刻,暗示韩非的理论可能在深度上不如其他作品。
译文:
- 仁义的根本在于教育,诚信的基础在于智慧,这些原则贯穿于上下尊卑之间,尤其重视礼的重要性。
- 然而,对于申不害,我们只能赞叹其专横和威严;对于韩非,我们只能说他的理论还不够深刻。
- 律学包括五德,从彼而出,归于兹。它既庄重又正直,谁能比得上当代的法律规范?
- 只言法律可以由民制定,怎能让民众共同理解法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法律、仁义、智慧、礼仪、权力使用和个人修养等概念的深入思考。通过对比不同的政治人物和理论家,作者展示了对这些主题的不同理解和评价。诗歌语言精炼而充满哲理,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和理论的评论,反映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