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化枳笑区区,试问江南有此无。
书字从甘名不愧,医人消竭病全苏。
梨虽清品难为偶,蔗亦长材惜太粗。
今日孙枝传遍处,丰裁不减味微殊。

解析

诗句释义

  1. 逾淮化枳笑区区 - 这是对一个现象的比喻,意指在淮南种植的枳树到了淮北就无法生存,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这里用这个现象来比喻某种东西或事物到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无法适应或生存。”逾淮”指越过淮河,”化枳”是说在淮南生长的枳树到了淮北就难以生存,”笑区区”则形容这种状况显得有些可笑和无奈。

  2. 试问江南有此无 - 诗人在询问是否江南(即南方地区)也有类似的枳树,暗示这种植物在南方可能也有分布。

  3. 书字从甘名不愧 - 这个部分表达的是,尽管“甘”字笔画较多但书写起来并不复杂。这里的“甘”是指“甘蔗”,象征着虽然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并不难写的字。

  4. 医人消竭病全苏 - 这表达了中药在治疗疾病时的作用。在这里,“消竭病”指的是消除了病痛,“全苏”则是使病人恢复健康。这是对中药疗效的描述,强调其能治愈疾病的能力。

  5. 梨虽清品难为偶 - 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梨是一种清新的水果,但在众多水果中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它暗示了梨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水果相比的稀有和珍贵。

  6. 蔗亦长材惜太粗 - 这表示甘蔗虽然长而且有用,但因为它太粗,所以有时候会被认为不够精细或者过于粗犷。这里的“长材”指的是甘蔗的长处,而“惜太粗”则是指人们有时会因为甘蔗粗而感到可惜。

  7. 今日孙枝传遍处,丰裁不减味微殊 - 最后的两句诗意味着现在这种植物的种子已经传播得很广泛,它的风格和味道都没有太大改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风味。”孙枝”指的是后代或者子孙,而“传遍处”则表明这种植物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了很多地方。

    译文

    越过淮南到淮北去,种下枳子嘲笑那些区区小国,难道江南就没有这样的枳?
    写字从甘字开始,笔画虽多却不失其真,治病救人,病痛消除了就是好药方。
    梨树虽美却不常见,甘蔗也非寻常作物,粗中有细,却也因过粗而有时被嫌弃。
    如今这种植物的种子已遍布各地,其品质与味道都保持了原有风貌,并无太大变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淮南和淮北的气候差异,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同时,通过对中药功效的描写,展现了中医药的智慧与魅力。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性,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