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树头集,群乌共喧呼。老者似爱怜,雏者如持扶。
老雏同依依,孝哉至性俱。物情尚如此,嗟我何其殊。
忆我将字日,亲悲泪欲枯。一旦远分离,千里阻程途。
荒城鱼雁杳,生我却如无。恨我不为男,背亲来事姑。
十五年瞬耳,亲容今何如。亲容日益衰,亲年日加诸。
亲容与亲年,追思忽嗟吁。感此物争鸣,诚哉不如乌。
三复《蓼莪》诗,叹息欲废书。

【译文】

树上乌鸦聚在一起,群鸦齐声鸣叫。老乌鸦像是在怜爱小乌鸦,小乌鸦像是要被老乌鸦扶着行走。

老乌鸦和小乌鸦一同依偎,孝顺的性灵都显现出来。世间万物尚且如此,我为何会这样不同呢?

回忆我出生的时候,亲人们都悲伤哭泣。一旦远离家乡亲人远别,千里之途阻隔行程。

荒城的鱼雁已经不见踪影,我活着却如同没有亲人。恨我不是个男的,背起亲来侍奉婆婆。

十五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如今亲人们的样子如何?亲人们的容貌日益憔悴,亲人们的年龄一年比一年增长。

想到亲人的容貌和年龄,我的思念忽然叹息。感叹世间万物争鸣,真是不如乌鸦的孝行。

反复诵读《蓼莪》诗篇,叹息不已想要放下手中的书。

【注释】

闻:听说。鸦:乌鸦。喧呼:鸣叫。老者:年老的乌鸦。似:好像。爱怜:怜悯。持扶:扶持。物情:人情。嗟:叹词。将字日:刚生下。事姑:指侍奉老人。十五年瞬耳:十五年就像一眨眼的时间。

【赏析】

此为五律一首,是作者于某年某月某日所作。前四句写自己幼年的见闻和感受,后两句写自己长大成人以后的感受。全诗用“乌”喻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因远离父母而感到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之感。

开头两句写乌鸦聚集在一起鸣叫。“集”,聚集;“呼”,鸣叫。乌鸦聚集一起,发出一片嘈杂的叫声,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情景,但乌鸦的这种习性与人的亲情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诗人便以鸟的鸣叫来比喻自己的感情,写出了自己听到乌鸦鸣叫时的心情。“老者似爱怜”一句写乌鸦对小乌鸦的态度。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乌鸦的爱怜之情表现得活灵活现,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间四句描写自己幼年时候的情景,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老雏同依依”写乌鸦之间相互依偎的情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孝哉至性俱”一句点明乌鸦这种情感是出自其本性,并非人为,从而进一步表现了乌鸦之间的这种情谊。最后二句写因为长期分离而引起的哀痛。“事姑”一句写自己离家出走侍奉母亲的事情,“背亲”二句写因为离家出走而感到的孤单、寂寞和悲凉之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更突出了离家出走带给自己的痛苦感受。

最后二句写自己成年之后的感情体验。“荒城鱼雁杳”写自己在异地他乡的孤独感。“生我却如无”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因离乡而感到的无助和孤独。“恨我不为男,背亲来事姑”二句则是对自己不能回家侍奉父母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深深怀念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乌鸦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因为离家出走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之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