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苨和人参,钩吻杂黄精。淄渑味谁辨,鸱凤竟齐鸣。
懦书羼老释,孰惩舒与荆。尔爱漆园书,幸而还嗜经。
训诂声音彻,徐思性与情。转圜自敏捷,苦口岂能争。
尔弹琴一曲,寄书邀我听。我疑今日谱,雅郑不分程。
魏文嗜新声,丝竹耳亦盈。《岐山》《越裳操》,都与蝇蛙并。
我憾如陶公,无弦索寂冥。读书避甚解,儱侗过一生。
子细别宫商,觊望和且平。

【诗句解读】

荠苨寄胡生伯寅

荠苨和人参,钩吻杂黄精。淄渑味谁辨,鸱凤竟齐鸣。

注释:荠苨是野菜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人参、钩吻、黄精都是中药名。淄渑味谁辨,比喻辨别不清;鸱凤竞齐鸣,比喻不同声音的和谐。

赏析:《荠苨寄胡生伯寅》一诗,通过写荠苨与人参、钩吻、黄精的混合,以及淄渑味难以分辨和“鸱凤”声相和鸣,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纷繁复杂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淡然,认为一切都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就好。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懦书羼老释(第二句)
注释:懦书,软弱的书;老释,即佛经。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柔弱的书掺杂在佛教的经典中,让人难以区分。这里的“懦书”,指的是那些看似柔弱、实则蕴含着深厚哲理的书籍。而“老释”,则是指那些来自佛陀时代的经典著作。诗人用“懦书羼老释”来形容这些书籍的混杂,意味着这些看似柔弱的书籍中,其实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与佛经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这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孰惩舒与荆(第三句)
注释:孰,什么;惩,惩治;舒与荆,分别指《左传》中的两个人物。《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晋侯使赵盾、士季要之,将立朔为后。……朔曰:‘夷狄之物,何爱焉?’……”意为:谁要惩治舒和荆呢?这里的“孰惩舒与荆”可以理解为“谁要惩治舒与荆呢?”,也可以理解为“谁会去惩治舒与荆呢?”或者“谁会去惩治舒与荆呢?”。这里的“孰”字,既可以理解为“谁”,又可以表示反问的语气。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谁会去惩治舒与荆呢?这里的“孰”字,既可以理解为“谁”,又可以表示反问的语气。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是关于权力斗争、道德选择还是其他原因,但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因此,这句诗不仅仅是对舒与荆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一个深刻剖析。

尔爱漆园书(第四句)
注释:尔,你;漆园书,指《漆园乐论》。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喜爱漆园的书。这里的“尔”字,既可以理解为“你”,又可以表示反问的语气。诗人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书名——《漆园乐论》。《漆园乐论》是一篇关于音乐的文章,它主张音乐应该回归自然,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幸而还嗜经(第五句)
注释:幸,幸运;经,典籍或经典。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幸运的是我还喜欢经典著作。这里的“幸而”是一个转折词组,表示一种庆幸或感激的情感。诗人在这句话中提到了他对于经典的热爱,表明他认为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训诂声音彻(第六句)
注释:训诂,训诂学,古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声音,文字发音;彻,透彻。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训诂学的声音非常透彻。这里的“训诂”是指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解释,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研究。《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汉字的结构、读音、意思等方面。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训诂学在语言文字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徐思性与情(第七句)
注释:徐,缓慢地;思,思考;性与情,指性格和情感。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慢慢地思考性格和情感。这里的“徐”字,表达了一种缓慢、细致的态度。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性格和情感的深入思考。他认为,性格和情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理解它们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转圜自敏捷(第八句)
注释:转圜,转变;敏捷,灵巧灵活。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转换角度就会显得灵巧灵活。这里的“转圜”是指改变方向或策略,“敏捷”则是指灵活快速。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灵活应对、变通自如的态度。他认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转变角度和策略,以适应变化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苦口岂能争(第九句)
注释:苦口,苦口良药;争,争辩。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苦口良药怎么能够争辩呢?这里的“苦口”是指苦口劝诫或劝谏的意思,“良药”则是比喻有益的言辞或建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有益言辞或建议的认可和珍视。他认为,这些话语虽然可能令人感到不适或痛苦,但它们却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认真对待这些话语。

尔弹琴一曲(第十句)
注释:尔,你;弹琴,弹奏乐器发出声音;一曲,一次表演。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弹奏了一曲琴声。这里的“尔”字,既是对对方的一种称呼,也是对话的开始。诗人通过这句话,引入了接下来的诗歌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被视为高雅的象征之一,弹奏琴声往往能够表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琴声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愿望。

我疑今日谱(第十一句)
注释:我,我怀疑;疑,怀疑;今日谱,今日的作品或作品集;谱,记录乐曲的谱子。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怀疑今日的作品是按照某种谱子创作的。这里的“今日谱”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作品集或作品集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作品创作过程的质疑或不解。他认为有些作品的创作过程可能过于复杂或繁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完成。因此,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创作过程的关注和思考。

雅郑不分程(第十二句)
注释:雅,典雅;郑,通俗;不分程,没有区别。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典雅和通俗没有区别的程度。这里的“雅郑”可以指两种不同的风格或流派,“不分程”则表示没有明显的区别或界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不同风格或流派之间界限模糊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可以通过交流和借鉴来互相启发和影响。因此,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思考。

魏文嗜新声(第十三句)
注释:魏文,指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嗜新声,喜欢新的音乐形式。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喜欢新的音乐形式。这里的“魏文”是指三国时期的魏国皇帝曹丕,而“嗜新声”则描述了他对新音乐形式的喜好。曹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等人物之一,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音乐方面,曹丕也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的喜好不仅仅体现在对传统音乐的欣赏上,更体现在对新兴音乐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上。曹丕的这种喜好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丝竹耳亦盈(第十四句)
注释:丝竹,指古代乐器笙管一类的乐器;耳亦盈,耳朵也很充实。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古代乐器的种类已经很多了。这里的“丝竹”指的是古代乐器,如笙、箫、瑟等;而“耳亦盈”则形容古代乐器种类丰富多样,数量众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古代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充满了魅力和活力。这种文化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岐山》《越裳操》,都与蝇蛙并(第十五句)
注释:岐山、越裳操,都是古代的乐曲名;蝇、蛙,都是昆虫的名字。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古代的《岐山》和《越裳操》这两个乐曲都与苍蝇和青蛙一样平凡。这里的“歧山”、“越裳操”都是古代的乐曲名称;而“蝇”、“蛙”则都是昆虫的名称。诗人通过这句话指出了这些乐曲在历史长河中的相对地位,认为它们并没有超越普通昆虫的地位,只是被人们随意演奏而已。这种观点可能源于诗人对当时社会文化现状的观察和思考,也可能源于他对某些乐曲过于华丽繁复的批判或批评。然而,这种观点也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我憾如陶公(第十六句),我遗憾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陶渊明擅长写田园诗)。

注释:如陶公,指陶渊明;恨,遗憾。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很遗憾像陶公那样隐居山林的生活。这里的“陶公”是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被誉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