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定海人,字薇香。
道光岁贡生。
治《易》、《春秋》,而尤长于《礼》,著《论语后案》,能持汉宋之平。
曾为大吏幕宾,作《御外寇议》,曰:“不从此言,数年后必有大寇。
”其后果验。
另有《周季叙略》《儆居集》(包括《经说》、《史说》、《读通考》、《读子集》、《杂著》)。
生卒年:1789-1862
清浙江定海人,字薇香。
道光岁贡生。
治《易》、《春秋》,而尤长于《礼》,著《论语后案》,能持汉宋之平。
曾为大吏幕宾,作《御外寇议》,曰:“不从此言,数年后必有大寇。
”其后果验。
另有《周季叙略》《儆居集》(包括《经说》、《史说》、《读通考》、《读子集》、《杂著》)。
生卒年:1789-1862
【诗句解读】 荠苨寄胡生伯寅 荠苨和人参,钩吻杂黄精。淄渑味谁辨,鸱凤竟齐鸣。 注释:荠苨是野菜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人参、钩吻、黄精都是中药名。淄渑味谁辨,比喻辨别不清;鸱凤竞齐鸣,比喻不同声音的和谐。 赏析:《荠苨寄胡生伯寅》一诗,通过写荠苨与人参、钩吻、黄精的混合,以及淄渑味难以分辨和“鸱凤”声相和鸣,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纷繁复杂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淡然,认为一切都无所谓
清浙江定海人,字薇香。 道光岁贡生。 治《易》、《春秋》,而尤长于《礼》,著《论语后案》,能持汉宋之平。 曾为大吏幕宾,作《御外寇议》,曰:“不从此言,数年后必有大寇。 ”其后果验。 另有《周季叙略》《儆居集》(包括《经说》、《史说》、《读通考》、《读子集》、《杂著》)。 生卒年
清代诗人杨素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清代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对杨素书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杨素书,字韵芬,号种竹人,是清代诗人,出生于今浙江省嘉兴市秀水地区。其家族在文学上有较高的地位,其祖父杨继洵曾为官至福建按察使,父亲杨文选则是一位学者兼诗人。 2. 文学贡献:杨素书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有《静宜阁诗钞》等作品流传于世
黄子高是清代的诗人。 字叔立,号石溪,生于清雍正七年(1794年),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广东番禺人。他是一位以诗文著称的学者,尤其精于地方掌故和金石文献的研究。他的一生不仅致力于文学创作,也注重藏书并校勘异本,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清湖南善化人,原名载福,字厚庵。 幼善骑射。 道光末由行伍补长沙协外委。 咸丰初从曾国藩为水师营官。 身经岳州、田家镇、武汉、九江、安庆、九袱洲等战役,为湘军水师名将。 同治初,官至陕甘总督。 六年,引疾归。 光绪间一度再起,赴台湾与刘铭传同御法军。 卒谥勇悫。 生卒年
清浙江定海人,字薇香。 道光岁贡生。 治《易》、《春秋》,而尤长于《礼》,著《论语后案》,能持汉宋之平。 曾为大吏幕宾,作《御外寇议》,曰:“不从此言,数年后必有大寇。 ”其后果验。 另有《周季叙略》《儆居集》(包括《经说》、《史说》、《读通考》、《读子集》、《杂著》)。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