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代崇儒术,修文洗甲兵。
石渠开秘笈,白屋盛西京。
百学从根柢,千秋集大成。
图书雄四库,宏道莫能名。
诗词原文:
昭代崇儒术,修文洗甲兵。 石渠开秘笈,白屋盛西京。
百学从根柢,千秋集大成。 图书雄四库,宏道莫能名。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杨圻(清代人),通过对北游所见景象和所思所感进行了描绘,表达了他对时代文化的尊崇与期待。诗中“昭代”一词,指代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崇儒术”表明了推崇儒学文化的决心,“修文”则强调了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追求,“洗甲兵”则体现了通过文化教育来净化人心、提升道德水平的目标。
第一联“昭代崇儒术,修文洗甲兵。”描绘了当代崇尚儒学、提倡文化教育的场景。在古代中国,儒学被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因此“崇儒术”不仅是对文化的重视,也是对社会秩序和谐的追求。“修文”则直接指向教育和学习,强调通过文化教育来净化心灵、提升道德。
第二联“石渠开秘笈,白屋盛西京。”则具体描述了这些文化活动的发生地和参与者。“石渠”指的是古代皇家图书馆,“秘笈”则是珍贵的书籍。而“白屋”则通常指普通百姓的住所,这里用以形容那些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的人。西京则是指古都长安,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之一。
第三联“百学从根柢,千秋集大成。”进一步强调了学术积累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成就的持久性。这里的“根柢”指的是基础和根本,“千秋”则表示时间的长远,“集大成”则意味着将这些知识和学问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四联“图书雄四库,宏道莫能名。”则表达了对于丰富藏书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图书雄四库”可能指的是古代皇家图书馆藏书众多,而“宏道”则是宏大的道理或学问。“莫能名”则表示这些学问是如此博大精深,以至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化教育的推崇,也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智慧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