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背题词字斗斜,又凭弦柱问年华。
忧时已愤同孤注,浮海何当借一槎。
西晋风流馀劫火,南人野哭怨寒笳。
潘郎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
《秋兴,四叠前韵》是宁调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宁调元(1873-1913),字仙霞,又字太一,湖南醴陵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近代诗人,因革命系狱近三年,后因谋反袁被捕就义。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宁调元的这首诗通过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诗句“忧时已愤同孤注,浮海何当借一槎”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自己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的无奈。其中,“忧时已愤同孤注”指的是诗人对当前局势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如同孤注一掷,全无退路;“浮海何当借一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元素,如西晋的风流余火、南人的野哭寒笳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同时,“潘郎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己未来可能无法再参与建设国家的忧虑。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性的表达,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献。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焦虑和困惑,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沉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入地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诗句如下:
牍背题词字斗斜,又凭弦柱问年华。
忧时已愤同孤注,浮海何当借一槎。
西晋风流馀劫火,南人野哭怨寒笳。
潘郎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
翻译:
公文纸上题词的字迹倾斜不正,我又靠着琴柱计算着时光已经过去多少年华。
忧虑时局已经让我愤怒到愿意孤注一掷,如果我有一艘船只该多好可以漂洋过海寻求一线生机。
西晋的遗风仍在战火中凋零,南边的百姓在寒风中哭泣怨恨着北国的笳声。
潘郎年纪渐长心中的感情逐渐淡薄,谁能与我一同重新种植满园春色?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诗歌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