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久已笑规磨,林木都无睡作魔。
倏尔一年逢尽日,宛然三岁记恒河。
空翻书籍遗忘大,欲祭诗篇散失多。
甲子便教同绛县,十番寒燠老如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对每句诗的内容进行解释。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理解诗意,最后赏析即可。

本诗是一首七绝。首句中的“壮心久已笑规磨”一句,意谓:我那壮志凌云的豪情早已被消磨殆尽了。“规磨”,即规规矩矩,此处指规规矩矩地做人,与“笑”字形成对照,表现自己已经放弃了雄心大志,安于现状。“林木都无睡作魔”一句,意谓:树林里的鸟儿都没有在沉睡中做梦而成为妖魔的意思(这里的“梦”指梦中所想)。“睡作魔”,即梦中所想成真。“倏尔一年逢尽日,宛然三岁记恒河”两句,意谓:转眼之间,一年已经过去了;好像过了三年一样。这两句以时间推移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空翻书籍遗忘大”一句,意为:翻阅了那么多的书,却忘记了其中的要义。“三岁的记恒河”,典出自《涅槃经》。恒河,即印度北部的大河,流经印度中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此河边修行成道。此二句以读书之劳与忘本之大形成对比,表明了作者虚度年华、不思进取的思想。“甲子便教同绛县,十番寒燠老如何”一句,意谓:到了今天,我只好和绛县的人一样了。绛县,在今河南省新郑市。杜甫曾游历于此。“十番寒燠老如何”,典出《汉书·五行志》:“汉文帝时,关东旱,蝗虫大起,天子乃卜祝移过于太子……后数年,蝗虫又大起。”这里以蝗虫为喻,说明人到晚年也难免一死,所以只能随遇而安,不再有雄心壮志了。末句点明题意,抒发人生易逝、光阴难留的感慨。

【答案】

①“笑”通“谄”,意思是“恭顺”,“规磨”即规规矩矩,此处指规规矩矩地做人。②“睡”通“沈”,意思是“沉溺”,“作魔”“梦”指梦中所想成真。③“瞬”通“瞬”,“须臾”,意思是“一瞬间”,“一年逢尽日,宛然三岁记恒河”两句用时间流逝来表达自己的感慨。④“翻”通“反”,意思是“翻过来读”,“书”、“大”都是借代,意思是“读书”。⑤“绛县”在今河南省新郑市,杜甫曾游历于此,此处以绛县为喻,说自己只能和绛县的人一样。⑥“十番寒燠”,典出《汉书·五行志》,意思为多次经历严寒酷暑,比喻人老了。

译文:

我那壮志凌云的豪情早已被消磨殆尽了。

树林里的鸟儿都没有在沉睡中做梦而成为妖魔的意思(这里的“梦”指梦中所想)。

转眼之间,一年已经过去了;好像过了三年一样。

翻阅了那么多的书,却忘记了其中的要义。

到了今天,我只好和绛县的人一样了。

十番寒燠,人到晚年也难免一死,所以只能随遇而安,不再有雄心壮志了。

赏析:

此诗为杜甫暮年之作。首联写诗人对自己壮年时期已逝的慨叹。颔联写诗人对年华消逝的感伤。颈联写诗人因读书而忘记国事的惭愧。尾联写诗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