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持节赋将离,几载秋曹得所师。
治狱争夸于定国,浚渠还借郑当时。
栽培南国棠千树,惆怅西风酒一卮。
瓠子安澜频奏续,好凭双鲤寄相思。

这首诗是送别戴兰江赴任南河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首句“绣衣持节赋将离”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诗人身着华美的官服(绣衣),手持朝廷授予的符节(节),即将离开。这里的“将离”暗示了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次句“几载秋曹得所师”则表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历练和成就。这里所说的“秋曹”是指秋天的司法官(秋卿)。诗人在官场上已经经历了数年,现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老师(所师)来教导他。这表明诗人在官场上有所成就,得到了认可和指导。

第三句“治狱争夸于定国,浚渠还借郑当时。”则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美。于定国(前108-80年)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法官,以审理疑难案件而著称。郑当时(?-?年不详)是西汉时期的水利专家,曾主持开凿郑国渠(今河南三门峡)。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赞美自己治理司法和水利工程的能力。

第四句“栽培南国棠千树,惆怅西风酒一卮。”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人在南国种植了上千颗棠梨树(棠梨是一种果树),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然而,诗人在分别之际却感到无比惆怅,只能举起一杯酒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惆怅”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也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第五句“瓠子安澜频奏续”,则是对水利工程的一种祝愿。瓠子(hù zi)指的是瓠子口(位于黄河下游的一段河道),瓠子口的水位经常波动不安。诗人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能够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黄河水流平稳,为人民带来福祉。这既是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尾句“好凭双鲤寄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鲤鱼作为信使(双鲤)来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鲤鱼在水中游动时,常常留下一串水泡,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述、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对友谊的抒发以及对水利工程的愿望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远大的理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