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名士溯典午,风流潇洒多人豪。
千祀灵源富钟毓,品地直与龙门高。
英英冶公掞才藻,词坛高踞追风骚。
春草芊绵茁斑管,馀霞绮丽挥灵毫。
拱载联吟得神契,单词角胜倾其曹。
百尺元龙有豪气,与君艺苑俱翔翱。
海天明月梦相忆,欲招枚马襄苏皋。
万里乘风恢壮志,划然长啸淩洪涛。
诗骨嶙峋健秋隼,沧波汹涌驱神鳌。
一粟乾坤恣玄览,町畦未脱如圈牢。
遐陬灵气供嘘吸,钝根不悟徒餔糟。
武夷仙人翩然下,幔亭一曲弹云璈。
海若天吴纷左右,扶桑在指心忉忉。
屐齿更逾灵连远,吟情适与宣城遭。
秋兰垂露作纫佩,井菊薄饮当醇醪。
屋梁月落照颜色,未寄相思心郁陶。
芙蓉江上卬须者,长笛声中首自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送别》。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过江名士溯典午,风流潇洒多人豪。
    【注释】:“典午”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吴国,这里借指江东地区。“风流潇洒”形容人才出众。
    【赏析】:首联描绘了一群文雅潇洒、才华横溢的江东文人,他们继承了东汉末年的遗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2. 千祀灵源富钟毓,品地直与龙门高。
    【注释】:“灵源”通常是指山水之美,这里特指江东地区的灵源山。“龙门”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山西,这里借指江东地区的书院。
    【赏析】:颔联赞美江东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学术地位,与龙门书院相提并论。

  3. 英英冶公掞才藻,词坛高踞追风骚。
    【注释】:“英英”形容才华出众。“掞才藻”意为发挥才华,展现才能。
    【赏析】:颈联称赞谢大冶才华横溢,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如同疾风骤雨般震撼人心,引领着文学潮流。

  4. 春草芊绵茁斑管,馀霞绮丽挥灵毫。
    【注释】:“芊绵”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斑管”指的是用斑竹制成的毛笔。
    【赏析】:尾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春天的草地生机勃勃,夕阳的余晖如同绚丽的色彩点缀着天空。

  5. 拱载联吟得神契,单词角胜倾其曹。
    【注释】:“拱载联吟”指的是相互唱和,即诗友之间互相唱和作诗的雅事。“曹”指同辈的人或集体。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吟诗作对的情景,他们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赞誉。

  6. 百尺元龙有豪气,与君艺苑俱翔翱。
    【注释】:“元龙”是指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张昭,这里借指江东地区的文人。“艺苑”指的是文艺界。
    【赏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与江东文人共同追求艺术境界,共同翱翔于艺术的天空。

  7. 海天明月梦相忆,欲招枚马襄苏皋。
    【注释】:“枚马”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枚乘和司马相如,这里借指诗人的朋友。“襄苏皋”指的是帮助他人渡过困境。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借助诗歌的力量来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8. 万里乘风恢壮志,划然长啸淩洪涛。
    【注释】:“乘风”意味着借助风势,比喻奋发有为。“淩洪涛”指的是超越困难,如同冲破波涛。
    【赏析】:这两句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不畏艰难险阻,决心一展宏图的决心。

  9. 诗骨嶙峋健秋隼,沧波汹涌驱神鳌。
    【注释】:“诗骨”指的是诗人的才华和气质。“秋隼”指的是秋天的神鹰,这里借指英勇无畏的精神。“沧波汹涌”指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暗指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品质,如同秋风中的神鹰一样坚韧不拔。

  10. 一粟乾坤恣玄览,町畦未脱如圈牢。
    【注释】:“玄览”指的是深入地观察和思考。“町畦”指的是田间的小道,这里借指人生的道路。“圈牢”指的是束缚,这里指限制。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无尽探索和对自由的追求,即使受到种种限制也不放弃追求真理的决心。

  11. 遐陬灵气供嘘吸,钝根不悟徒餔糟。
    【注释】:“遐陬”指的是遥远的地方。“灵气”指的是自然界的神秘力量。“餔糟”指的是粗劣的食物,这里指平庸的生活状态。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地方的神秘力量的向往,以及对自己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12. 武夷仙人翩然下,幔亭一曲弹云璈。
    【注释】:“武夷”指的是福建省的武夷山,这里借指道教仙境。“幔亭”指的是道教中的一种宫殿名称。“云璈”指的是古代乐器云锣,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自己仿佛是一位仙人,在武夷山的仙境中翩翩起舞;同时,他也渴望在道教音乐中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13. 海若天吴纷左右,扶桑在指心忉忉。
    【注释】:“海若”指的是大海之神,这里泛指广阔的海洋。“天吴”指的是东海上的水神,这里指浩瀚的海域。“扶桑在指心忉忉”指的是心中的忧伤如同扶桑一样沉重。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忧虑和痛苦,就像站在茫茫大海之滨,感到自己的内心如同扶桑一样沉重。

  14. 屐齿更逾灵连远,吟情适与宣城遭。
    【注释】:“屐齿”指的是鞋底的齿状部分,这里借指行走的痕迹。“宣城”指的是安徽省的一个县名。“吟情”指的是诗歌情感的表达。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诗歌情感与宣城的遭遇紧密相连。

  15. 秋兰垂露作纫佩,井菊薄饮当醇醪。
    【注释】:“秋兰”指的是秋天的兰花,这里借指清雅的气质。“纫佩”指的是佩戴饰品,这里指诗歌的美。“井菊薄饮当醇醪”指的是简朴的生活中品味生活的醇美。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清雅气质和诗歌美感的人生态度,即使生活简朴也能品味到生活的醇美。

  16. 屋梁月落照颜色,未寄相思心郁陶。
    【注释】:“屋梁”指的是房屋的横梁,这里借指家的象征。“月落”指的是月亮落下的时刻。“颜色”指的是色彩,这里指诗人的心情。“郁陶”指的是心情烦闷、抑郁。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仰望天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月光的美丽,但同时也因为思念远方的人而感到心情烦闷、郁闷不已的情景。

  17. 芙蓉江上卬须者,长笛声中首自搔。
    【注释】:“芙蓉江”指的是长江上游的一段河流,这里借指家乡的江水。“卬须者”指的是梳头打扮的人,这里指家乡的人。“首自搔”指的是自我解闷的动作。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他在江边看到梳头打扮的人,听到长笛声,便不由自主地开始自我解闷的动作。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东地区的深厚感情和文化氛围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理想境界、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