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肃拜卧龙祠,怀古苍茫有所思。
三聘就徵莘野侣,千秋知己杜陵诗。
功名管乐卑无论,鱼水君臣乐可知。
明日襄阳又投宿,更无泪洒岘山碑。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的王维。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南阳肃拜卧龙祠,怀古苍茫有所思”:在南阳(今属河南)恭敬地参拜了诸葛亮的祠堂(武乡侯祠),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深深的思念。南阳指的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这里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屯兵的地方。这里提到的诸葛亮被尊称为“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历史功绩的怀念。

第二句“三聘就徵莘野侣,千秋知己杜陵诗”:多次邀请(征召)到襄阳(今属湖北)与好友们相聚,他们之间的友情可追溯到千秋万代(即永远)。这里的“三聘”可能是指作者三次前往襄阳邀请朋友,而“莘野侣”则指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朋友。杜陵则是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因此被称为“杜陵诗”。这句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创作的诗歌作品。

第三句“功名管乐卑无论,鱼水君臣乐可知”:谈论到功名利禄如同管仲、乐毅等人一样,地位虽然显赫但并不重要。而君臣之间的关系则像鱼类和水的关系一样和谐。这句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

第四句“明日襄阳又投宿,更无泪洒岘山碑”:明天又要回到襄阳(今属湖北),不会再为过去的离别流泪。岘山碑是位于襄阳附近的一个著名景点,相传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其部下士仁等在此处哭倒的石头上刻下了“堕泪成石”四个大字。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离别情景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整体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南阳卧龙祠的参拜、与友人的相聚、对功名的淡然看待以及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