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粽争缠续命丝,斗舟旧事忆潮儿。人家邀福心偏胜,蒲艾青苍插满篱。
注释:在院子里,每到节日时竹枝词就特别多。
米粽缠着续命丝,人们争先恐后地制作。
旧日的斗舟赛船,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回味。
家家户户都把艾草蒲草插满篱笆。
米粽争缠续命丝,斗舟旧事忆潮儿。人家邀福心偏胜,蒲艾青苍插满篱。
注释:在院子里,每到节日时竹枝词就特别多。
米粽缠着续命丝,人们争先恐后地制作。
旧日的斗舟赛船,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回味。
家家户户都把艾草蒲草插满篱笆。
栏杆 记得花前与酒前,小凭每值晚凉天。 低扶有影春如梦,独倚无人日似年。 十二雕成看屈曲,三千围住尽婵娟。 等闲且把诗童唤,待汝新茶雨后煎。 译文: 栏杆 回忆起从前在花丛和酒边,常常倚靠栏杆欣赏美景。 倚靠在栏杆上,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影子,它如同一场梦境。 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就像一天又一天的过去。 栏杆上雕刻的花纹错综复杂,围绕着栏杆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
【注释】 共云:大家说。今夕:今夜。辞年:告别旧岁,迎接新春。儿女:儿子和女儿。围炉:围坐在火盆旁取暖、聊天。笑语传:嬉笑着的谈话不断。我独:我一人。偷闲:找空儿。修酒脯:准备祭品。擘开囊锦:打开袋子里的锦缎。祭诗篇:用锦缎祭祀屈原的《楚辞》等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作者在除夕夜里饮酒赏诗的词作。 上片写全家团聚守岁的情景。“共云今夕是辞年”,是说大家说今夜是辞别旧岁的除夕夜了
【注释】 自叙:自己写。六品头衔保案开:朝廷给了一个六品的官职。白鹇补服称身裁:白鹇羽制成的官服合身。不教文字终埋没:不要让我的文字被埋没了。天遣分司作秀才:老天派我分到这个衙门做一名小官。戏翻白手数年间:几年里,我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混了个脸熟。累万家资博等闲:用家产来换取功名富贵。更掷许多开拓费:又花费了大笔的钱。买田买宅买青山:买了土地、房屋和山林。惯向温柔乡里寻:常常在温柔之乡里寻找
【注解】 苑里:在宫禁之内。今夕:今晚。辞年:旧时风俗,除夕夜要祭祖、拜年。儿女:男女。围炉笑语:围着火炉说笑。我独偷闲:独自一个人偷偷地休息。修酒脯:准备酒脯。囊锦:指锦衣。这里指用锦绣做成的袋子。 【赏析】 诗中描写了除夕之夜一家人欢聚一堂,围炉而坐的情景,以及诗人独自一人偷偷休息,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的情形。 “共云今夕是辞年”中的“共云”指的是大家共同议论,“今夕”则是指今晚
诗句一 万叠山峦蘸碧空,身前身后感何穷。 译文一 万重山峦在天际相接,面对这壮丽的自然景象,我内心的感慨无边无际。 诗句二 几条白骨成灰易,一领青衫洒泪同。 译文二 数不尽的白骨化为尘土,而我身着的青色衣衫也沾染了泪水。 诗句三 昔日视师生亦壮,他时入地鬼之雄。 译文三 当年我视你如师,如今你虽已入土,却依然英姿飒爽。 诗句四 蓬蒿半亩逍遥境,留待修文宅此中。 译文四
【注释】 (1)拌米为丸:把米饭和水搅成糊状,再捏成一个个小丸子,叫做“糍粑”。 (2)腻比脂:比喻糍粑非常细腻。 (3)初来新妇:指新婚的媳妇。宜男相:有生育男孩的福气。 (4)卜已知:用糍粑在炉火上烧一下,然后投进江里,看有没有鱼咬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新婚夫妇的喜庆生活。新娘刚过门,就忙着准备过年时祭祀祖先、供神的祭品,这是很隆重的事情。因为要供神,所以糍粑要用得特别讲究
【注释】 苑里:指宫廷。尾牙: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岁尾,举行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仪式。此句谓年终时请地主吃一顿丰盛的酒席。 索债:讨债。头家:本指年节时请人帮忙做菜、扫屋的人,此处泛指主人。安得:怎能使。台高:官府,官位高。避他:逃避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借写“尾牙”,抨击官吏的横暴贪婪,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感。首句点出题意。尾牙之日,地主设宴款待来年佃户或帮工
【注释】 苑里:皇宫。年节:节日,这里是指盂兰盆节。 盂兰盆,佛教的盂兰盆节,又称盂兰盆会,是印度的传统节日。传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其母摩耶夫人因思念他,在七月十五日生下了释迦牟尼佛。后来,释迦牟尼佛为了教化众生,便在这一天为亡者施食。 竹枝词,即竹枝词曲,唐宋时期的一种民歌。 好道场:佛教讲经说法的场所。 阇黎(chá lí):梵语,指僧人、和尚。化食:吃素食。 浑闲事:完全没事。
【解析】 此诗的译文是:花园里年节竹枝词,香花酒果摆满多盘供,高高的七妈坛供献,有灵似知人的菩萨。小孩子们身上乞平安。 注释:“苑”本义指帝王园林。这里借指花园。“竹枝辞”是一种民歌体诗歌。“乞平安”即祈求平安,这里指祈求神灵保佑。 鉴赏:此诗描绘了节日里在花园里举行祭奠活动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诗中通过“香花酒果摆满多盘供”“小儿身上乞平安”“乞平安”等关键词语来渲染节日气氛
【注释】 虎头:山名,在今四川彭山。 插萸:端午节习俗,把茱萸扎成小球佩带身上,以避邪恶。 题糕:中秋节时制作月饼,有“团圆”之意。 菊花天:指重阳节。重阳为一年九个节日中第九个,故称“菊花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重阳节那天登虎头山观潮,并和弟辈们共度佳节的情景。诗的首句写登山赏海之景;第二句写风高日丽之秋景;第三句写与弟辈们共度佳节之情;末句写登高望远、思念亲人之情。全诗情景交融
【注释】 苑里:指皇宫。年节:指节日,这里是指春节。竹枝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中有《竹枝词》,内容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鞭丝:古代的一种头饰,形如马尾。钗影:女子的一种发饰,形如簪子。 原上草:原野上的草地。招魂:招来亡灵。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宫中度过春节之后,回家祭祀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鞭丝钗影夕阳村”
【注释】 1.苑里:宫廷里。 2.年节:过年。 3.竹枝词:竹枝,一种古乐,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词指民歌。这里指民间流行的曲调,后泛称民歌。 4.头牙:祭祀的祭品。 5.膜拜:用头顶着。 6.福德爷:福禄神。 7.农祝丰年:农民祈求丰收。 8.商利市:商人祈求生意兴隆。 9.醉人扶过:醉了的人扶着路过的邻居回家。 【赏析】 《苑里年节竹枝词》。这是一首描写春节习俗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句的赏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苑里年节竹枝词”是第一句,意思是说在京城里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唱着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民歌,多用七言绝句形式,描写的是妇女们过节时的生活场景。“大开灯市月争明”,意思是京城里正月十五元宵节灯火辉煌,月光争艳,热闹非凡。“士女如云结队行”的意思是说士女如云,络绎不绝
【注释】 苑里:皇宫。年节:节日,这里是指盂兰盆节。 盂兰盆,佛教的盂兰盆节,又称盂兰盆会,是印度的传统节日。传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其母摩耶夫人因思念他,在七月十五日生下了释迦牟尼佛。后来,释迦牟尼佛为了教化众生,便在这一天为亡者施食。 竹枝词,即竹枝词曲,唐宋时期的一种民歌。 好道场:佛教讲经说法的场所。 阇黎(chá lí):梵语,指僧人、和尚。化食:吃素食。 浑闲事:完全没事。
【解析】 此诗的译文是:花园里年节竹枝词,香花酒果摆满多盘供,高高的七妈坛供献,有灵似知人的菩萨。小孩子们身上乞平安。 注释:“苑”本义指帝王园林。这里借指花园。“竹枝辞”是一种民歌体诗歌。“乞平安”即祈求平安,这里指祈求神灵保佑。 鉴赏:此诗描绘了节日里在花园里举行祭奠活动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诗中通过“香花酒果摆满多盘供”“小儿身上乞平安”“乞平安”等关键词语来渲染节日气氛
【注释】苑:园林。年节:节日。竹枝词:一种民歌形式,内容多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一天。殊:不同寻常。尝新:指品尝新酒。美:胜过。良宵:美好的时光。忙煞:忙得厉害。痴儿女:天真的孩子们。牧豕(shǐ):放养猪群。槽(cáo)边:槽旁边。问椅姑:向老妪询问事情。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夜晚,诗人在花园中赏月饮酒作诗,看到一群孩子们正在忙着吃月饼,而老人们在一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