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日夜流,颍水何弥弥。
昔云沉冥人,临流洗其耳。
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
耳且不欲闻,况能强之仕。
道逢牧犊翁,牵饮上流水。
顾视世间人,膻腥诚独鄙。
甘瓜何绵绵,白石何齿齿。
持比颍水清,吾心正如此。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着重考核内容的辨析。此题考核内容为《古诗十九首》。
“颍川日夜流,颍水何弥弥”,“颍川”指颖水,是黄河支流之一,源出河南省南阳市西,北流经洛阳市,入黄河。“颍水”是汉水支流之一,在今河南省中部。“何弥弥”,形容水流汹涌澎湃。“颍川”与“颍水”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也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昔日云沉冥,临流洗其耳。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耳且不欲闻,况能强之仕。”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昔日云沉冥,临流洗其耳。”意思是过去人们沉溺于黑暗之中,他们面对激流时洗耳恭听。“云”指的是黑暗的社会。“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意思是将那些治国安邦之言向人们投掷,就好像用鞭子抽打市场一样。“万乘”指的是帝王的代称,古代以一万辆兵车计算一国的国土面积,故称天子统治的地方或国土为万乘。“蹴尔如挞市”,比喻统治者对臣民进行残酷的镇压。“昔云沉冥人,临流洗其耳。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社会的混乱,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耳且不欲闻,况能强之仕。”“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意思是统治者把治国安邦之言抛向民众,就像用鞭子抽打市场一样。“耳且不欲闻,况能强之仕”,意思是如果连耳朵都不愿意去听,又怎么能强人所难去做官呢?“投以万乘言,蹴尔如挞市”这句诗中的“万乘言”指的是统治者的言论,而“蹴尔如挞市”则是指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压迫。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作者对于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道逢牧犊翁,牵饮上流水。顾视世间人,膻腥诚独鄙。甘瓜何绵绵,白石何齿齿。持比颍水清,吾心正如此。”“道逢牧犊翁,牵饮上流水。”“牧犊翁”指的是放牛的老人,“上流水”指的是源头的水。这里的“上流水”是指源头的水,也就是颍水。“顾视世间人,膻腥诚独鄙。甘瓜何绵绵,白石何齿齿。”意思是看着周围的人们,我真是厌恶至极。那些甘甜的瓜果多么绵长啊!而那些洁白晶莹的石头多么坚硬啊。这里的“甘瓜”指的是瓜果类食物,而“白石”指的是石头。这里的“绵绵”和“齿齿”分别表示长短、大小的意思。这四句诗中的“世间人”指的是周围的人们。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周围人们的不满和鄙视之情。
“甘瓜何绵绵,白石何齿齿。”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比较瓜果的长短、大小来强调自己与周围人的不同之处。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鄙视。“持比颍水清,吾心正如此。”意思是我把颍水的清澈拿来做对比,我的心灵就是这样纯净无瑕。这里的“比”指的是比喻,用来表示自己的心境与颍水相类似。这里的“持比”是指持有比喻的意思。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自省和反思,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鄙视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建安时期,诗人以颍川之水为镜,照出了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抒发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开头两句写颍水日夜流动,波澜壮阔,但是被黑暗笼罩的人们却视而不见,甚至听而不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社会的混乱和统治者的残暴。接着诗人又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统治者的不屑一顾,认为统治者的言论就像是鞭打市场一样让人痛苦不堪。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接下来诗人又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统治者的不满和自己对于清正廉洁的追求。他把自己与周围的人们进行了对比,认为只有像他自己这样纯洁无瑕的人才能够看清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丑恶面目。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以颍水为鉴,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自己未来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只有像颍水那样清澈无暇的人才能够看到社会的真相,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的描写和对自我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