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晴开巫峡长,西陵红树有微霜。
一千里外三宵梦,又送涛声到武昌。
【注释】
“楚塞”句:指长江从湖北西部进入四川,经三峡后,在巫峡口转向东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湖北、重庆一带与中原隔离开来。
“西陵”句:点明武昌是长江下游的重镇。
“一千里外”句:诗人想象自己身居他乡,远隔千里之外,每三夜就梦见故乡武昌,醒来时听到江涛汹涌的声音。
“又送”句:诗人用“又”字表明自己虽已离开家乡,但仍然常常怀念着它。
【赏析】
此诗为作者客居夔州时所作。诗人由巫峡入楚,经过漫长的旅途,终于抵达武昌。在途中,诗人看到两岸山色苍翠,景色优美,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情的佳作。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首句“楚塞晴开巫峡长”,起笔不凡。这里,诗人用“晴开”二字,既写出了巫峡的雄奇壮美,又表现了三峡之水的澄澈透明;用“长”字形容“巫峡”,既突出了其险峻陡峭,又表现了其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受效果。这一句不仅为下面描写“西陵红树有微霜”的秋景打下了伏笔,而且为最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使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
颔联“红树西陵有微霜”,承上启下,自然流畅。“西陵”指的是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的西陵峡。诗人登上船舱,放眼望去,只见两岸红树林郁郁葱葱,树上挂满了晶莹的霜珠,一派秋意盎然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更表现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颈联“一千里外三宵梦,又送涛声到武昌”,紧承上文,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想到自己在万里之外的异地他乡,每三夜就会梦见家乡武昌的美景和亲人朋友,这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让人倍感凄凉。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而是用一种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他相信,自己的思念之心一定会被远方的人感知,因此,他们也会像自己一样,时刻想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这种乐观的心态让人感到欣慰。
尾联“又送涛声到武昌”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想象自己虽已经离开了家乡,但仍然常常怀念着它。而当自己身处异乡时,每当听到远处传来的涛声时,心中就会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地束缚着诗人的心灵,让他无法释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