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横地脊,一白界天光。
雪外知何国,峰尖划彼苍。
遗编探博望,循路认巴塘。
日落无人处,黄金镀大荒。
绝顶望雪山
兹山横地脊,一白界天光。
雪外知何国,峰尖划彼苍。
遗编探博望,循路认巴塘。
日落无人处,黄金镀大荒。
【注释】:
- 兹山——指喜马拉雅山脉中著名的喀喇昆仑山。
- 横——横贯。
- 一白——一片白雪。
- 界天光——把天光分割成两段。
- 雪外——雪的外面,即雪山之外。
- 知何国——不知是什么地方。
- 峰尖——最高峰的顶端。
- 划彼苍——把山峰划分到远方。
- 遗编——指古文献或古籍。
- 循路——沿着道路。
- 巴塘——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
- 日落无人处——太阳落到了没有人的地方。
【译文】:
从高山之巅望去,只见那连绵不断的雪山,如同白色的地毯铺满了大地。在雪的外面,我仿佛知道那是何方之地,而山峰的尖端则将远处的山峰划分成了两部分。我在探索着那些被遗忘的书籍,沿着道路寻找那个叫做巴塘的地方。太阳已经落下了,在那无人涉足的荒野上,金色的光芒洒满了大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雪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的“兹山横地脊”,形象地描绘了喀喇昆仑山雄伟壮观的景观。诗人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白雪覆盖了大地,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种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美丽。
“一白界天光”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雪山的洁白,同时也暗示了天空中那明亮的月光。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加深厚。而在“雪外知何国,峰尖划彼苍”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因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他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美景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最后两句“遗编探博望,循路认巴塘”,则是诗人在探寻古代遗迹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他沿着古老的道路前进,试图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巴塘古城。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和环境恶劣,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希望,继续向前迈进。这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雪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