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红墙古柏围,参天黛色藓花肥。
宝城永閟龙长卧,华表空留鹤未归。
行脚老僧迎客懒,伤心废监守门稀。
十三陵望昌平远,直北云烟接翠微。

谒孝陵六首

百尺红墙古柏围,参天黛色藓花肥。宝城永閟龙长卧,华表空留鹤未归。

行脚老僧迎客懒,伤心废监守门稀。十三陵望昌平远,直北云烟接翠微。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首

百尺红墙古柏围,参天黛色藓花肥。

  • 注释:红墙指的是孝陵的红墙;古柏环绕说明历史悠久;黛色藓花肥指苔藓覆盖在墙体上,增添了岁月感。
  • 译文:百尺高的红墙周围是古柏环绕,参天的树梢和苔藓让墙壁更加厚重。
  • 赏析:此句通过色彩和植被的描述,勾勒出孝陵庄严而又充满历史沉淀的氛围。

第二首

宝城永閟龙长卧,华表空留鹤未归。

  • 注释:宝城指的是孝陵的宝城;龙长卧表示龙被永远地封存;华表空留鹤未归描绘了华表之下只有飞翔的鹤没有归来的景象。
  • 译文:宝城的城门永远紧闭,仿佛一只龙沉睡在那里;华表之下只有飞翔的鹤没有归来。
  • 赏析:诗中运用“永閟”和“空留”等词汇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过去的无限怀念。

第三首

行脚老僧迎客懒,伤心废监守门稀。

  • 注释:行脚老僧指的是行走在寺院中的僧人;迎客懒指僧人接待客人时显得有些慵懒;伤心废监守门稀形容因悲伤而荒废了看守门户的工作。
  • 译文:行走中的僧人因为心情不佳而懒得迎接客人;由于忧伤,看守门户的工作也荒废了。
  • 赏析:通过描写僧人和废弃的门户工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哀伤。

第四首

十三陵望昌平远,直北云烟接翠微。

  • 注释:十三陵指的是明代皇帝的墓地;昌平是当时的首都;云烟接翠微描绘的是远处山峦与天空相接的情景。
  • 译文:望向远方的十三陵,昌平地区距离这里很远;在直北方向,云雾缭绕着青山,景色美丽如画。
  • 赏析:此句以宏观的视角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

第五首

谒孝陵六首其五
沧桑感慨吊前朝,整步丹墀过小桥。鱼碗沈埋泉路閟,凫灯闪烁火光摇。遥青拄笏环晴嶂,远白飞帆涌暮潮。

  • 注释:沧桑感慨指感叹历史的变迁;整步丹墀过小桥描述了经过孝陵的丹墀时的情景;鱼碗沈埋表示古代的器物被深埋在泉水之中;凫灯闪烁火光摇则描绘了夜晚的灯火摇曳。
  • 译文:感慨历史的变迁,沿着孝陵的台阶走过小桥;沉入水中的器物象征着历史的消逝;夜晚的灯火映照着四周的景色。
  • 赏析: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第六首

谒孝陵六首其六
沧桑感慨吊前朝,整步丹墀过小桥。鱼碗沈埋泉路閟,凫灯闪烁火光摇。遥青拄笏环晴嶂,远白飞帆涌暮潮。

  • 注释:沧桑感慨指的是历史的沧桑感;整步丹墀过小桥描述了经过孝陵时的景致;鱼碗沈埋泉路閟指古代器物被深埋在泉水之中;凫灯闪烁火光摇则是夜晚灯火的摇曳景象。
  • 译文:带着对历史的感慨走过孝陵的小桥,看到古代的器物被深埋在泉水之中;夜晚的灯火映照着四周的景色。
  • 赏析:此诗进一步扩展了对历史场景的描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