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节元天性,尤悲不遇身。
从来依草莽,何处有君臣。
浩劫灰俱烬,贞闺志独辛。
表微下廷议,未足慰斯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题目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忠节元天性”,是说顾氏具有忠诚的节操和天生的本性;“尤悲不遇身”,是说自己因命运不济而不得志,内心充满悲伤;“从来依草莽”,是说自己历来依附于草莽之中;“何处有君臣”,是说自己在朝廷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浩劫灰俱烬”,是说国家遭受浩劫,自己化为灰烬;“贞闺志独辛”,是说自己在危难之际坚守忠贞之心,独自承受痛苦;“表微下廷议”,是说自己虽然被贬斥在外,但仍然坚持正义,上奏朝廷,希望能够洗清冤屈,为己平反;最后一句“未足以慰斯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首联点明诗人所咏之史实:顾氏忠于国家的节操天性,尤其悲叹自己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机会。颔联承前启后,指出自古以来像顾氏一样的忠臣,总是依附于草野之间,而没有能够在朝堂之上找到自己的地位。颈联写国家遭受战乱,顾氏已经化作灰烬了,但是忠贞的志向却依然坚定不移。尾联表明自己虽然已经遭受到贬谪的处罚,但还是坚持正直的原则,向朝廷进言,希望能够为己洗刷冤屈,让顾氏的名誉得以恢复,并以此慰藉那些受冤之人。

译文:

顾氏忠于国家的天性,尤其悲叹自己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机会。

自古以来像顾氏这样的人,总是依附于草野之间,而没有能够在朝堂之上找到自己的地位。

国家遭受战乱,顾氏已经化作灰烬了,但是忠贞的志向却依然坚定不移。

虽然已经遭受到贬谪的处罚,但还是坚持正直的原则,向朝廷进言,希望能够为己洗刷冤屈,让顾氏的名誉得以恢复,并以此慰藉那些受冤之人。

赏析: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海盐(今浙江海宁)人。唐代诗人、大臣。大历年间,以《宫词》得幸于武元衡,擢进士第。曾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支度营田副使。后坐事贬饶州司户参军,迁太子中舍。广德二年卒。存诗二百多首,其中《采莲曲》流传颇广,有《顾乐府诗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