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山色漾江光,鱼麦丰饶见此乡。
地秀可知兴学易,乱平应觉卜居良。
欲凭礼乐移伦薄,莫遣潢池苦跳梁。
他日弦歌闻百里,老夫游处定难忘。
吉林
楼头山色漾江光,鱼米丰饶见此乡。
地秀可知兴学易,乱平应觉卜居良。
欲凭礼乐移伦薄,莫遣潢池苦跳梁。
他日弦歌闻百里,老夫游处定难忘。
注释:
- 吉林:指吉林省。
- 楼头:指楼顶上。山色漾江光:山峦在江面上的倒影,映照着江边的景色。
- 鱼麦丰饶:指渔业和农业都很富足。
- 地秀:这里指的是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兴学易:指在这里办学容易,容易推广教育。
- 乱平:指国家混乱已经平定。应觉:应该觉得。卜居良:指选择定居的地方很好。
- 欲凭礼乐:想要通过礼仪和音乐来改变风俗习惯。移伦薄:改变社会风气不良的现象。
- 莫遣:不要让。潢池:水塘、池塘,比喻小人聚集的地方。苦跳梁:形容坏人猖獗,难以治理。
- 他日:未来的某天。弦歌:古时指唱歌,也指读书人。闻百里:传颂到千里之外。
- 老夫:自称,表示谦虚。游处:指游览和居住。定不忘:一定会记得。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吉林景色的诗,通过对吉林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稳定和教育普及的重视,以及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追求。
首句“楼头山色漾江光”,描绘了吉林楼头的壮丽景色,山峦倒映在江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漾”字,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流动,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
次句“鱼米丰饶见此乡”,则是对吉林自然条件的描述。吉林的土地肥沃,渔业和农业都很发达,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富饶之地。
第三句“地秀可知兴学易”,进一步强调了吉林的优越条件。由于土地肥沃,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足,因此更容易推广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也是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种美好祝愿。
第四句“乱平应觉卜居良”,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吉林政治清明的期望。当国家混乱已经被平定,人们安居乐业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地方定居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这里的“应”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句“欲凭礼乐移伦薄”,则是对改善社会风气的渴望。通过礼仪和音乐来改变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们更加文明有礼,这是作者的理想追求。
最后两句“莫遣潢池苦跳梁”,则是对保持社会安宁的祈愿。不希望那些不安定的因素存在,让小人得逞,扰乱社会的秩序。这里的“苦”字,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不良现象的厌恶和痛恨。
最后两句“他日弦歌闻百里,老夫游处定难忘”,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吉林的未来能够像弦歌一样美妙动人,而作者自己也将永远怀念在吉林的美好时光。这里的“他日”和“定不忘”表达了作者对这份美好回忆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