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性宜月,我性爱登台。
月岂与我期,台成月自来。
从游者清风,披襟共徘徊。
便当凌霄去,惜我非仙才。
人间实污陋,孰能委形骸?
可怜玷风月,抚膺暗生哀。
碧海连青天,月逝我独回。
诗句注释
1
露台性宜月,我性爱登台。
月岂与我期,台成月自来。
从游者清风,披襟共徘徊。
便当凌霄去,惜我非仙才。
人间实污陋,孰能委形骸?
可怜玷风月,抚膺暗生哀。
碧海连青天,月逝我独回。
1
诗句:老大侵寻至,逢场底足夸。菩提心不起,粉黛眼终花。英气殊为害,风情每自嗟。尊前思暮雨,谁为鼓琵琶? 译文: 随着年华的增长,我开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每当我参与宴会,总能感到自豪。尽管心中没有执着于修行(菩提),但美丽的外表依然吸引众人目光。我的锐气有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我总是自我反思。在宴会的酒桌上,我常常想起那晚的雨声,不知是谁在弹奏琵琶。 赏析:
《戊戌》 微醉取酒意,倚楼聊共斟。 风情属初月,凉思在高林。 荷气清宜晚,车声远未沉。 鲁连将玉貌,不去定何心?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微醉后倚楼共饮的情景,以及他对初月和高林的感慨。 - “风情属初月”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 “凉思在高林”表现了诗人在凉爽的秋日中思考人生或未来的情景。 - “荷气清宜晚”描绘了夜晚荷塘中清爽的香气,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美好。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终日江声里,凭栏入楚乡。 - 注释: 整日浸泡在长江的涛声中,站在栏杆上进入楚国的土地。 - 译文: 整日在江边听着涛声中度过,直到到达了楚国的土地。 2. 暮云百重合,夜雨十分凉。 - 注释: 傍晚时分云层重重,夜晚下着细雨,天气异常凉爽。 - 译文: 傍晚时分,云层厚重,夜晚下起细雨,天气异常的凉爽。 3. 赤县忧空切,吴船梦较长。 - 注释:
解析: 郑孝胥的《上海旅社二首其一》以海畺信无事,沪渎复多娱。人意消歌舞,江波动画图。名浮真得损,计左遂成迂。谁见楼中客,灯前坐欲枯。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上海旅社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注释: - 海畺:大海; - 信:的确,确实; - 无事:没有事情发生,很闲适; - 沪渎:指上海市,是古代对上海的称呼; - 复多:又多了; - 人意:人们的意愿或想法; - 消:消磨;
题沈爱苍正阳集(丁酉) - 诗句释义: - 所积亦已久:意味着沈爱苍的文集积累了很长时间。 - 谁能默不言:暗指没有人能够沉默不语,即对沈的爱苍文集表示肯定和赞扬。 - 探喉殊整暇: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 出手见渊源:比喻沈爱苍的文章或学问有深厚的基础和渊源。 - 轶事皆庭训:所有的趣闻轶事都来自庭训,即都是经过庭训教育的内容。 - 高才定宿根
虹口(丁酉) 江流贯虹口,来往独匆匆。 海月横空澹,霜天带晚红。 虫沙期共化,骨肉事安穷。 谁判平生意,销沉向此中。 注释: 1. 虹口:地名,今上海市虹口区一带。 2. 江流贯虹口:指长江的水流穿过虹口地区。 3. 来往独匆匆:形容人流匆忙,来往不息。 4. 海月横空澹:海上的月亮高悬在空中,显得朦胧而平静。 5. 霜天带晚红:形容天色昏暗,但夕阳的余晖映照出一片晚霞红光。 6. 虫沙期共化
十三夜对月(戊戌) 秋月皎洁如此,诗人何不归? 诗言志,情寄意。此诗乃刘敞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闺中愁绪萦绕,旅中寒衣待穿。 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和旅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寒冷。 一顾江山浅,方知所徇微。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徇廊千百转,底处可忘机? 诗人在漫步的过程中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中,听着歌谣,心情稍微有些悲伤。我时常感到孤独,但内心仍然坚定不屈。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的精力,我的才华也似乎正在衰退。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就能创造出雄奇的作品。 注释:兀兀腾腾:形容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样子。闻歌稍觉悲:听到歌声而有所触动,从而产生了悲伤的情绪。孤怀时自振:孤独的心灵时常被激励振奋。百折理何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后,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注释】 1、照影吴波熟:比喻自己像照影于吴地江水中一样。 2、栖栖:忙忙碌碌的样子。岁又残:年岁又将过去。 3、雪成山万态:大雪覆盖的山,形态各异。 4、杨墨途宁合:杨朱和墨子的主张,即杨朱提倡利己主义,墨子提倡兼爱。 5、人天理:人间的道理。 6、逝川旨:指逝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赴鄂途中所作,诗人以自己的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首联点明题意
注释: 六月十八日,风起 河干天已曙,深巷月犹明。 河干:河边,此处指京城。 残梦愁中断,孤蝉风外清。 残梦:未了的梦。愁断:愁绪断绝。 孤蝉:知了。 向来坚自掷,欲去惜终轻。 向来:从前。 坚:坚决。 欲去:打算离去。惜:爱惜。 此意何人会,踌躇独倚楹。 此意:此情此景。 会:理解、领会。 赏析: 《六月十八日风起(戊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在夏日傍晚时分,因风而起而有所感触
海藏楼杂诗 奋身欲何往,盘空殊未安。 高楼一日成,截然如断山。 脚跟愈坚牢,世态愈等闲。 群嚣不易到,鸟语时间关。 道人袖手人,所患犹多言。 今年有新得,稍简应对烦。 独居不负楼,种松待参天。 妻子真我客,欢然来扣门。 译文: 我奋力向前,想要前往何方?然而盘空而起,却感到不安。 高楼一天建成,如同断山般突兀。 双脚更加坚定,世态炎凉更显得平淡。 嘈杂的人群难以接近,只有鸟儿的鸣叫时刻相伴。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女性德行的诗,通过对外甥女王宜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她品行的赞赏和敬佩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题外甥女王宜人旌表孝行事略:这是题目,表明这是一篇关于表彰外甥女王宜人孝行的文章。 - 渊深自垂髫,长成曜玉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宜人从小就有深沉的智慧,长大后就像玉石般纯洁无瑕。"垂髫"是指儿童的发髻,这里用来形容王宜人从小聪明伶俐。"长成"则是指长大成人
【注释】: 1. 罗母诗:指母亲写给诗人的书信。 2. 秋风幸回船:指诗人收到母亲的来信,高兴地乘船回家。 3. 随遇可安: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安心生活。 4. 聊欲营一椽:意思是说诗人想要建造一间小房。 5. 细询吾母事:意思是详细询问母亲的事情。 6. 长篇:即文章,这里指的是信中的内容。 7. 天壤间:指天地之间,比喻广阔无边的世界。 8. 矜式:敬仰、效仿的意思。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基本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全诗大意,然后逐句分析其含义,最后再进行赏析。此题的难点在于对诗句的理解,如“寄意在避俗”“竹郁已绿”等。“海藏楼杂诗”是题目,交代了诗歌写作的背景和主题。首联点明主旨。颔联承上启下,写诗人对于竹的喜爱。颈联运用比喻,把竹子与军队相比;尾联则进一步写诗人对于竹的热爱。 【答案】 译文:楼东栽种了很多竹子,寄托我避世隐居的愿望
移樱四十株,秾丽会成列。 心知非我春,耿耿意不灭。 当年空能狂,过眼才一瞥。 对花欲抉目,积恨谁与雪? 犹余惆怅味,老去未忍绝。 刻意仿司动,伤春更伤别。 【注释】: 海藏楼杂诗:指诗人在海藏楼(今杭州西湖孤山东麓的湖心亭)所写之诗。 移樱:移植樱桃。 四十株:四十棵。樱桃树。 秾丽:繁盛华丽。 会成:将要。成列:成排。 心知:心中自知。 耿耿:形容心中有事难以平静。 当年空能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的五要素:内容、手法、情感、主题、意境等。本诗是一首杂诗。“卿士杨皙子,偶然出国门”交代杨慎出走的背景,说明他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登我海藏楼,示我海月篇”写登上高楼眺望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情怀。“其辞哀且伤,使我久不欢”写杨慎在楼上吟诵《海月》诗,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起来。接着写杨慎的为人和品行:“世方忌子名,悲歌声宜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