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禅本才士,为僧名转盛。
见嘲壬秋翁,岛瘦心所病。
今年学寒郊,风味颇峭硬。
虽云六十化,未免近饾饤。
山人当自寿,雄据天童胜。
以诗作佛事,四海必响应。
聊为童子戏,直入散僧圣。

海藏楼杂诗

寄禅本才士,为僧名转盛。

见嘲壬秋翁,岛瘦心所病。

今年学寒郊,风味颇峭硬。

虽云六十化,未免近饾饤。

山人当自寿,雄据天童胜。

以诗作佛事,四海必响应。

聊为童子戏,直入散僧圣。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首先,“寄禅本才士,为僧名转盛”两句,诗人将寄禅比作才华横溢的才子,认为他在僧人中名声显赫,地位崇高。这里的“寄禅”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本才士”则是指他原本是一位有才华的人。

“见嘲壬秋翁,岛瘦心所病”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应了他人对自己的嘲笑。在这里,“壬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而“岛瘦”则是形容自己的身材消瘦,给人一种憔悴的感觉。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今年学寒郊,风味颇峭硬”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教文化的看法。这里,“寒郊”指的是寒冷的地方,而“风味颇峭硬”则是指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诗人认为,虽然佛教文化在表面上看似冷硬,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真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和推崇。

“虽云六十化,未免近饾饤”两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佛教文化的本质。这里,“六十化”指的是六十种不同的教化方式,而“未免近饾饤”则是指这些教化方式过于繁琐、琐碎。诗人认为,虽然佛教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形式,但其中的一些做法也显得过于复杂和烦琐,缺乏必要的简洁性和直接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批判的态度。

“山人当自寿,雄据天童胜”两句,诗人以佛教徒的身份发出了感慨。这里,“山人”指的是隐士或僧侣,“雄据天童胜”则是指他们拥有高深的佛学修为和卓越的品德。诗人认为,作为佛教徒,应该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也要注重修行和提升自己的品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徒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寄禅的描写和对其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个人感悟。同时,诗中的用词和句式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