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初鸣钟,三杵辄小止。
忽催东方白,百馀犹未已。
来日行自来,尔意岂难俟。
牛鸣著盎中,宫声颇盈耳。
繁霜被屋瓦,欠伸我欲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听邻家捣衣声》。下面是每句的具体解释,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兰若初鸣钟,三杵辄小止。
【译文】兰若寺里传来一阵阵钟声,响了三下就停止。
【注释】“兰若”指的是寺庙,“鸣”指的是响起,“初”表示开始,“杵”指古时用来计时的工具,三杵就是三个时间单位。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寺庙中传来的悠扬钟声,以及随之而来的宁静与安详。忽催东方白,百馀犹未已。
【译文】忽然间天边出现了第一抹鱼肚白,已经过了一百多分钟。
【注释】“催”在这里是指日出,“东方白”即太阳从东方升起,“百馀”指一百零多分钟。
【赏析】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太阳慢慢升起,天空渐渐变亮。来日行自来,尔意岂难俟。
【译文】明天的事自有它到来的时候,你的心思难道难以等待?
【注释】“来日”指的是未来的某一天,“行自来”意为自然会发生,“尔意”指你的心意。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的宽容和理解,认为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有其自然的时机。牛鸣著盎中,宫声颇盈耳。
【译文】牛儿在院子里发出哞哞叫,宫廷的音乐充满了耳朵。
【注释】“著”在这里是动词,有发出的意思,“牛鸣”指的是牛的叫声,“盎”是一种古代的容器,这里指的是院子。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乡村的宁静生活,牛在院子里吃草,发出的声音让宫廷的乐章也显得微不足道。繁霜被屋瓦,欠伸我欲起。
【译文】厚厚的霜覆盖着屋顶,我感到有些冷意想要起床。
【注释】“繁霜”意味着厚厚的雪,“被屋瓦”指的是雪覆盖在屋顶上的样子。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冬天的景色和氛围,寒冷的气息让人感到需要起床取暖。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