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有孤月,流光遍人寰。
世人不知敬,谓月光以寒。
独有爱月者,中宵起盘桓。
愿从月入海,万顷轻波澜。
月光受之日,造化良无端。
乘时复为日,举世方惊看。
哀彼无知子,狂迷在其肝。
孰能回日月,愚智还相安。

十月初十日,贵州船中起夜。

海上有孤月,流光遍人寰。

世人不知敬,谓月光以寒。

独有爱月者,中宵起盘桓。

愿从月入海,万顷轻波澜。

月光受之日,造化良无端。

乘时复为日,举世方惊看。

哀彼无知子,狂迷在其肝。

孰能回日月,愚智还相安。

注释:

  • 十月初十日:指的是具体的日期。
  • 海上有孤月:海上有一个孤独的月亮。
  • 流光遍人寰:流动的光芒遍布整个人间。
  • 世人不知敬:人们不知道应该尊敬它。
  • 谓月光以寒:认为月光很冷。
  • 独有爱月者,中宵起盘桓:只有喜欢月亮的人,会半夜起来徘徊。
  • 愿从月入海:希望跟随月亮进入海洋。
  • 万顷轻波澜:在广阔的海面上形成轻微的波纹。
  • 月光受之日:接受月亮作为太阳的日子。
  • 造化良无端:自然的创造是毫无根据的。
  • 乘时复为日:趁着时机又变成了太阳。
  • 举世方惊看:世界都开始震惊地观看。
  • 哀彼无知子:可怜那些无知的人。
  • 狂迷在其肝:他们的愚昧迷失了他们的心。
  • 孰能回日月:谁能把日月召回?
  • 愚智还相安:无论聪明或愚蠢,都会相互安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的孤月和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界、自然、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诗歌中的“月光”“大海”等意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