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失其母,啼号不欲生。
我固无以慰,朝夕缠哀声。
出门暂弃置,入门复屏营。
灭灯人定后,锐意趋幽冥。
鬼神乃馀气,未若人所能。
冤抑或为变,居常终无灵。
亡者果已矣,何用期遐龄。
【注释】
三月初一晓:指农历三月初一日。晓:早晨,天明。
儿女失其母:失去母亲的孩子。
啼号不欲生:哭泣叫喊,不想活下去。
我固无以慰:本来没有什么方法安慰他。
朝夕缠哀声:白天黑夜不停地哭泣。
出门暂弃置:暂时抛下孩子。
入门复屏营:进门后又急忙为他张罗。
灭灯人定后:点上灯以后,人已睡熟了。
锐意趋幽冥:怀着急切的心情奔赴九泉之下。
鬼神乃馀气:死者的鬼魂只是余气而已。
未若人所能:比不上活着的人。
冤抑或为变,居常终无灵:即使有冤枉也会变成鬼怪,平时也终究没有灵气。
亡者果已矣:死者已经死了。
何用期遐龄:何必期望他长寿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知友人之妻死讯后,为其悼念妻子的一首七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
首联“三月初一晓,儿女失其母”。开篇即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人物,三月初一清晨,失去了母亲。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
颔联“儿女失其母,啼号不欲生。”描写了失去母亲后子女的悲痛心情。这里用“啼号”和“不欲生”来表达失去母亲后的极度痛苦和绝望。
颈联“我固无以慰,朝夕缠哀声。”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想安慰朋友,但面对这种悲痛,自己也无能为力。这里运用了“缠哀声”和“无以慰”,进一步加深了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尾联“出门暂弃置,入门复屏营。灭灯人定后,锐意趋幽冥。”描述了朋友为了悼念亡妻,放下手头的事情,匆忙回家准备丧事,然后带着悲痛的心情去参加葬礼。这里通过“出门”“入门”、“灭灯”“赴幽冥”等词语,描绘了朋友悲痛欲绝、急于处理丧事的场景,表现了他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对朋友丧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死轮回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