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虽云隔,岂能隔吾情。
吾情无生死,一意通幽明。
新魂必迷罔,自痛离其形。
旁观骨肉哀,惨悽倍于生。
生者能为主,依恋终相萦。
生者苟渐忘,无归愈飘零。
委形如爪发,朽腐难为灵。
圣人识情状,致斋极精诚。
立尸而后祭,何疑于礼经。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诗歌的作者、背景、写作手法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答题时先指出诗句所写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判断。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廿三夜”中“廿”、“三”、“夜”为关键词。“廿”指“廿三”,“三”指“日”“月”,这里用“日”和“月”来象征人的生死离别。“夜”指时间。所以整句的意思是:人虽死生相隔,但怎能隔开我们的情呢?

“吾情无生死,一意通幽明。”中“无生死”是关键词,表明诗人认为生死可以超越,情感永存。“一意通幽明”是关键词,表示诗人认为生死之间,情感相通。

“新魂必迷罔,自痛离其形。”“新魂”“迷罔”“离其形”都是关键词。其中“迷罔”是关键词,表示死后灵魂迷乱,无法辨认。“离其形”是关键词,表示死后灵魂离开形体。

“旁观骨肉哀,惨凄倍于生。”中“旁观”是关键词,表示从旁观看。“骨肉”是关键词,表示亲属之间的骨肉之情。“惨凄”是关键词。表示亲人因自己的离去而感到悲痛。

“生者能为主,依恋终相萦。”中“能主”是关键词,意思是活着的人有主宰的能力。“依恋”是关键词,表示活着的人思念死去的人。“相萦”是关键词,表示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相互牵挂。

“生者苟渐忘,无归愈飘零。”中“苟”是关键词。“渐忘”是关键词。表示活着的人逐渐忘记了死者。

“委形如爪发,朽腐难为灵。”中“委形”是关键词,表示人的尸体已经腐烂,难以保持形态。“朽腐”是关键词,表示尸体腐朽。“灵”是关键词,表示人的灵魂。

【答案】

译文:人生虽然有生死之隔,但怎能隔开我们的情呢?我们的情感没有生死之分,一直通达于幽暗与光明之间。新死的灵魂必定迷失,痛苦地离开了形体。旁人看到亲人离去而伤心,悲痛的程度超过了活着时。活着的人能够主宰生命,依恋之情始终不断。活着的人如果逐渐忘记死者,将无处寄托自己悲伤的心情。人的身体像枯枝败叶一样,腐朽了也难以保持生前的精神。圣人能够洞察人的真情实况,因此祭祀前必须斋戒到极点以表达至诚。人死后才立尸进行祭祀,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赏析: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深深怀念。诗的开头两句即直抒情怀:“生者虽死生相隔,岂能隔吾情!”诗人把“死生”比作日月,表现了生死虽远却不离的情感。“吾情无生死,一意通幽明”则进一步表明了生死不能阻隔诗人的深情,诗人的感情永远存在于天地之间,无论生死都彼此相连。“新魂必迷罔,自痛离其形”一句写出了诗人面对亲人死亡时的悲哀心情,以及他对于生死的无奈。最后两句“生者能为主,依恋终相萦”更是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认为活着的人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而对逝去亲人的留恋之情却永不会消失。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悲凉,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感人至深。

(二)

译文:

我和你虽然相隔千里,但怎么能隔断我们的情呢!

我的情志不受生死的限制,始终贯通于阴阳二气之中。

你刚死的新魂定然迷乱不清,自感痛苦地离开了你的形体。

你亲眷的亡灵也一定为你感到悲伤,他们的悲痛比活着时还要厉害。

活着的人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依恋之情终将不断。

活着的人如果渐渐忘却了你,那么你们将无处安身。

人死了就如枯落的羽毛和枯黄的草木,难以保持生前的精神。

圣人能够洞察人情实况,因而祭奠时一定要斋戒到极点以示虔诚。

人死后才会立尸祭祀,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赏析: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联“死生虽云隔”,直抒胸臆,点明生死虽远却不绝如缕的关系。“岂曰”一词强调了这种关系的不可改变性;“云隔”二字则描绘出一种虽近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的距离感。颔联“岂曰”后接以反问句式,进一步揭示出生死之间虽有距离却并非完全隔绝的本质。这里的“情”指的是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厚情感。尾联则直接点明生死之间的情感关系——尽管肉体已逝,但其精神却依然与我们相伴,永不分离。

颈联承接上文,转而描写新死者的状态。“迷罔”二字传达出新死者在丧亲之痛中显得茫然无措、迷失自我的状态。而“离其形”则是对其肉体已去的明确表述。这一部分通过描绘新死者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强化了生死之间情感不灭的主题。

尾联则转向对活着的人们的情感状态的描述。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活着的人们比作失去依托的孤鸟和飘零的落叶,形象地描绘出了他们在亲人去世后的无助与孤独。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能主”一词暗示了活着的人们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仍然拥有着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这种能力让他们在面对生死的无常时,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信仰与执着。

诗人再次强调了生死之间的情感纽带并未真正断裂。“无归愈飘零”一句揭示了即使肉体消逝也难以填补心灵上的空缺,而“终相萦”则表达了活着的人们始终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委形如爪发,朽腐难为灵”则是对生死间情感不朽的具体化表述,通过对肉体与灵魂的对比描写,强化了生死之间情感纽带的永恒性。全诗以对生死间情感纽带的描绘为主线,通过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展现了生死之间情感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层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