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亡吾夫子,不恤天下诟。
老夫虽先登,返顾恃劲后。
嗟乎天丧我,仓卒而遇覆。
伏韬折右肱,必败焉可斗。
沉吟虑同尽,束手不能救。
谁能从此止,先轸甘免胄。

这首诗是杜甫的《哀李将军大通郡营田陆长兴坊庄门作》中的一段,全诗如下:

哀垂    
从亡吾夫子,不恤天下诟。    
老夫虽先登,返顾恃劲后。    
嗟乎天丧我,仓卒而遇覆。    
伏韬折右肱,必败焉可斗。    
沉吟虑同尽,束手不能救。    
谁能从此止,先轸甘免胄。    

注释与赏析

  1. 哀垂(Yà Cí):一种古代丧服,表示哀悼。
  2. 从亡(Cóng Wú):跟随死亡或逃亡的人一起走。这里指杜甫随李将军一同出征。
  3. 夫子(Fū Zǐ):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李将军。
  4. 不恤(Bù Xù):不顾惜。
  5. 先登(Xiān Dēng):率先登上某地。
  6. 返顾(Fǎn Gù):回头看。
  7. 仓卒(Cāng Sòu):匆忙。
  8. (Fú):隐藏或埋伏。
  9. (Cheng):折断。
  10. 右肱(You Gōng):人的右臂,常用以比喻重要的部分。
  11. 必败(Bì Bài):必定失败。
  12. 沉吟(Chén Yín):深思,沉默。
  13. 虑同尽(Lù Tóng Jìn):思考相同而耗尽。
  14. 束手(Shù Shǒu):双手被束缚,形容无能为力。
  15. (Gan):愿意。
  16. 先轸(Xiān Zhěn):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善于用兵。

译文与解析
杜甫在诗中描述了自己与李将军一起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李将军英勇牺牲的深深哀悼和对其未能及时救援的遗憾。诗中写道:“哀垂”,即哀悼李将军的大业未竟,已经战死沙场。接着表达了对李将军的敬意和对他的牺牲的悲痛。然后描述了自己在战场上的处境,“老夫虽先登,返顾恃劲后”,意味着虽然自己首先冲上战场,但后来发现李将军已处于劣势。最后,表达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和无力回天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悲剧性和个人的无奈。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深切的爱国情感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李将军的深深悼念。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