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常宜挟盖行,出门不必问阴晴。
凌风宛似荷千柄,蔽日何须豆一棚。
错认绿天头上覆,漫将斑竹手中擎。
长途舒卷良为便,冒雨何辞过几程。

【诗句注释】

  1. 雨盖:比喻雨伞。
  2. 旅客:指行路的人。
  3. 挟盖行:携带雨伞行走。
  4. 开门问阴晴:出门前先询问天气。
  5. 凌风宛似荷千柄:形容雨伞像荷花一样展开,仿佛有千百朵。
  6. 蔽日何须豆一棚:不需要像豆类植物那样撑起一片遮挡阳光。
  7. 错认绿天头上覆:错误地将雨伞当作绿色的云层。
  8. 斑竹手中擎:用斑竹制成的伞作为遮雨的工具。
  9. 舒卷良为便:方便调节大小,适应不同的天气情况。
  10. 冒雨何辞过几程:在雨中行走也毫不介意,继续前行。

【译文】
出行时携带雨伞是常有的事,出门无需担忧天气变化。
雨伞展开如同无数荷叶,不必担心阳光穿透。
错把雨伞当作天空的云朵,随意撑开遮蔽阳光。
用斑竹做的伞当遮雨工具,灵活应对各种天气。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可以从容应对,不惧风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出行携带雨伞这一日常行为的理解和欣赏。诗中的“雨盖”不仅是实用的遮阳工具,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首句“旅客常宜挟盖行,出门不必问阴晴。”强调了随身携带雨伞的重要性,即使遇到不确定的天气,也能安心出行。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适应能力。
次句“凌风宛似荷千柄,蔽日何须豆一棚。”则以荷叶比喻雨伞,形象地描述了雨伞在风雨中的实用效果。这里的“豆一棚”则反衬出雨伞的实用性,无需过多依赖其他遮雨工具。
“错认绿天头上覆,漫将斑竹手中擎。”进一步展开了对雨伞功能的描述。诗人将雨伞误认为是蓝天的一部分,用斑竹制作的伞则是随手可得的工具,既简单又实用。这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
最后两句“长途舒卷良为便,冒雨何辞过几程。”总结了前面的观点,表达了即使在风雨中,也能够自如应对,不惧长途旅行的决心。这里的“冒雨何辞过几程”更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坚持前行。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展示了生活中的小智慧,也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