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迹空馀大井头,败篷断缆可曾留。
沧桑变幻真弹指,徒步同登赤嵌楼。

【注释】

  1. 海音诗:即《登赤嵌楼》诗。
  2. 大井头:地名,指旧时的大井山。
  3. 败篷断缆:船帆破旧,缆绳断了。
  4. 沧桑变幻真弹指:岁月变迁,就像弹一下手指那么短暂。沧桑,世事的变化。
  5. 赤嵌楼:古称“赤屿”,在今台湾台南市。

【赏析】
《登赤嵌楼》是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嘉靖年间(1522—1566)。这首诗以登临赤嵌楼为题,通过描写作者登上赤嵌楼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旧迹空余大井头,败篷断缆可曾留?”描绘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破败的景象,船只破旧,绳索断裂,曾经的繁华不再。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繁荣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在萧条的感叹。

次句”沧桑变幻真弹指,徒步同登赤嵌楼”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认识。他认为时间的流逝就像弹指之间,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诗人还表达了自己愿意亲身体验这种历史变迁,与朋友共同攀登赤嵌楼的决心。这里的”徒步同登赤嵌楼”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历史的变迁,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进程,从而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变迁和个人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坚定信念,他愿意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努力奋斗,体现了一位有志之士的崇高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